佈局非投等債 聚焦3理由
在高利率環境下,非投資等級債券因殖利率具優勢,相對吸引投資人目光,但也有不少投資人擔心違約風險過高而卻步。投信法人強調,觀察三大理由,一是分散投資與信評結構,二是非投資等級債風險相對可控,三是具備長期收益潛力,將成爲降息前穩健投資優選。圖/freepik
降息前佈局非投等債三大理由
在高利率環境下,非投資等級債券因殖利率具優勢,相對吸引投資人目光,但也有不少投資人擔心違約風險過高而卻步。投信法人強調,觀察三大理由,一是分散投資與信評結構,二是非投資等級債風險相對可控,三是具備長期收益潛力,將成爲降息前穩健投資優選。
中信價值策略非投資等級債券主動式ETF(00981D)經理人陳昱彰表示,過去對非投等債刻板印象是「垃圾債」,但現在非投等債與過往垃圾債已不可同日而語。根據標普全球統計顯示,1981~2024年間全球公司各評級違約事件多集中於CCC/C級公司,BB級長期平均違約率僅0.56%,目前臺灣掛牌非投等債ETF大多集中於BB與B級,極少配置CCC/C級,高風險曝險有限。
且根據機構統計,B級以上公司平均需5至7年以上,纔可能走向違約,違約路徑平緩,主動式ETF的基金經理人,可在信用惡化初期即調整投組、汰換高風險債券,降低潛在損失;經過壓力測試,2008、2009年金融海嘯期間,與2020年新冠疫情等極端衰退情境,非投等債ETF違約率最高僅約8.7%,顯示分散配置與多檔債券組合,有效稀釋單一債券違約的影響。
國泰優選非投等債(00727B)基金經理人陳韻竹指出,上週美債殖利率大致呈先降後升的趨勢,最先公佈的7月CPI數據顯示,關稅對通膨影響有限,讓市場對降息的預期有所提升,帶動美債殖利率走降,然而在公佈7月PPI後,生產者物價大幅反彈,通膨壓力升溫導致美債殖利率最終由降轉升。短線利率走勢尚未明朗下,投資以收益爲優先,目前美國經濟相對穩健,因此可佈局美國1至5年期的非投資等級債券,掌握債息收益機會。
富邦投信認爲,觀察目前投等債與非投等債公司財務槓桿情況穩健,從企業整體債務相對於資產比例來看,不論是美國投等債或是非投等債當前總體債務相對於資產的水準低於過去10年平均水準,疫後企業債務比例持續維持穩定,並且皆低於歷史平均,現階段在企業債供給少且Q2公債殖利率彈升,企業債息投資價值浮現,可依照風險屬性與收益目標,彈性選擇合適的債券ET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