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折陡生!樂普生物重新提交MRG003上市申請 ADC依舊是一門好生意嗎?

財聯社3月4日訊(記者 盧阿峰)今日,樂普生物-B(02157.HK)對外公告稱,重新提交了自研的靶向EGFR的ADC藥物維貝柯妥塔單抗(MRG003)的上市申請,而此前公司曾撤回過MRG003的上市申請。

業內專家告訴財聯社記者,這意味着此前MRG003的上市申請相關材料或存在一些缺陷,可能涉及臨牀數據不足如療效未達預期、生產工藝或安全性方面的問題,財聯社記者注意到,ADC藥物開發難度確實大,此前有百奧泰(688177.SH)、東曜藥業-B(01875.HK)等多家企業的ADC管線臨牀試驗被主動終止,還有企業因爲同類競爭壓力調整研發策略。

撤回之後重新提交上市申請

據樂普生物公告,公司已於2024年9月收到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發出的《受理通知書》,內容有關MRG003的NDA已獲受理,並已獲CDE納入優先審評。

監管機構目前正有序進行MRG003的臨牀及藥學審覈。根據公司與監管機構的最新溝通,爲補充提交相關資料,公司主動撤回前次MRG003的NDA。公司已就申報材料進行補充並製備完成eCTD申報文件,於2025年3月4日重新提交MRG003的NDA,並將盡最大努力與監管機構合作完成後續審評程序,以獲得NDA的上市批准。

行業專家李長城告訴財聯社記者,一般來說,主動撤回上市申請,說明該藥物在上市審評審批中,或出現了臨牀數據不足如療效未達預期、生產工藝或安全性方面的問題,監管機構可能告知了企業相關問題,所以樂普生物纔會主動撤回此前提交的上市申請,選擇針對性地完善後再度提交。

李長城強調,撤回後再申請,並不意味着這個產品失敗了,這在以往新藥審評審批中並不少見,有些藥物在再度申請上市後成功通關了。

據悉,MRG003是一種由EGFR靶向單克隆抗體與強效的微管抑制有效載荷一甲基澳瑞他汀E分子通過纈氨酸-瓜氨酸鏈接體偶聯而成的ADC。其以高親和力特異性地結合腫瘤細胞表面的EGFR,通過內吞及溶酶體蛋白酶裂解後釋放強效的有效載荷,從而導致腫瘤細胞死亡。

財聯社注意到,在EGFR靶向ADC藥物研發上,樂普生物是國產企業中研發最快的企業之一,MRG003原本有望成爲公司第二款實現商業化上市的新藥。

2022年9月,MRG003就已被CDE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適應症爲既往經至少二線系統化療(包括含鉑化療)和PD-1(L1)抑制劑治療失敗的復發/轉移性鼻咽癌。此前,MRG003還獲得美國食品和藥物監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資格(FTD)和突破性治療藥物(BTD)認定。

或因上市審評審批過程出現意外,樂普生物今日開盤即大跌,盤中最大跌幅達17.85%,截至午間收盤跌9.07%。財聯社記者試圖聯繫樂普生物,但截至發稿未獲迴應。

ADC熱潮之下,有多個品種研發受阻

在2023年12月,百利天恆的抗體偶聯藥物(ADC)BL-B01D1以總額84億美元的價格與百世施貴寶達成出海協議,刷新了中國創新藥出海授權金額的紀錄,也徹底點燃了中國創新藥企業的ADC藥物的研發激情。

有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5月,國產ADC新藥研發管線達519項,佔全球的40%以上,其中155項已進入臨牀階段,覆蓋從早期到Ⅲ期的全流程。全球範圍內,國內藥企在ADC領域的佈局數量和速度已佔據“半壁江山”。

代表性企業包括恆瑞醫藥(600276.SH)、榮昌生物(688331.SH)、科倫博泰生物-B(06990.HK)、康方生物(09926.HK)等,其中恆瑞已有多款ADC進入Ⅲ期臨牀,有12款ADC進入臨牀試驗,研發投入超1億元;科倫博泰“出海”9款ADC產品,交易總額超100億美元,其ADC研發管線聚焦乳腺癌、非小細胞肺癌、胃腸道癌等,有超30款具有臨牀價值的差異化資產管線,其中10餘款進入臨牀階段;樂普生物也有5條ADC管線,除上述MRG003之外,MRG002進入Ⅲ期臨牀階段。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分析,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始終保持高速增長,已從2018年的20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104億美元,年複合增長率爲39.1%;預計2023年到2030年期間將以30.3%的年複合增長率繼續增長,到2030年全球ADC藥物市場規模將增長至662億美元。

財聯社記者瞭解到,但ADC藥物的研發熱潮並非“一帆風順”,也出現過一些“插曲”。

2021年,百奧泰最終宣佈停止ADC項目BAT8001對HER2陽性乳腺癌的臨牀試驗,原因是其在Ⅲ期臨牀試驗中未能達到預設的優效目標,與對照組相比未顯示出優效性。該項目累計研發投入已達2.26億元。

2023年3月17日,東曜藥業終止其ADC藥物TAA013在中國的Ⅲ期臨牀試驗研究及開發,原因爲隨着HER2陽性乳腺癌ADC市場競爭格局的顯著變化,未來TAA013的市場銷售情況和潛在商業價值遠低於公司早期規劃的市場預期。當時業內普遍認爲,當時阿斯利康/第一三共的“ADC神藥”DS-8201在國內獲批後,TAA013的差異化不足,難以爭奪市場份額。

還有創新藥龍頭恆瑞醫藥,其HER2 ADC藥物SHR-A1811早期也以HER2陽性乳腺癌爲重點,但可能面對DS-8201和科倫博泰A166的既有優勢,後續選擇延展到針對胃癌/胃食管結合部腺癌、結直腸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等適應症開展探索性研究,以及探討與PD-1單抗、化療或靶向藥聯用的潛力。

“雖然有一些波折,但通過百利天恆、康方生物、科倫博泰等企業的出海、獲批成果,ADC藥物還是當前生物醫藥領域當之無愧的‘主角’,藥物研發本身就是‘九死一生’,未來中國肯定會涌現更多國際前沿的ADC藥物。當然,現階段ADC藥物研發還是要規避同質化,爭取技術差異化,未來上市纔能有較好的競爭地位。”李長城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