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基板產業鏈啟動 暉盛掌握先進封裝關鍵動能明年營運轉強
暉盛董事長宋俊毅(右二)將協同總經理許嘉元(左二)與經營團隊於明日舉行上市前業績發表會。記者簡永祥/攝影
AI應用熱潮推升先進封裝需求,半導體設備廠暉盛(7730)也搶搭AI列車浪潮,計劃下月上旬以創新板上市。暉盛總經理許嘉元今日受訪時表示,公司看好市場結構轉變,積極佈局玻璃基板與電漿製程設備。他強調,目前暉盛接單情況穩定,技術佈局已涵蓋晶圓製造、先進封裝與玻璃封裝三大領域,並預期明年起營運動能將明顯轉強。
暉盛董事長宋俊毅表示,受惠AI與HPC需求,2.5D/3D封裝及混合鍵合(Hybrid Bonding)技術正快速發展。目前暉盛已投入異質材料蝕刻與活化技術,可應用於Epoxy +SiO₂、Glass +Cu等新材料封裝解決方案。
宋俊毅說,公司也積極佈局扇出型面板級封裝(FOPLP)與晶圓級尺寸封裝(WLP)市場;國際顧問公司Towards Packaging表示,全球面板級封裝市場(PLP)規模預估2023至2034年CAGR高達44.7%;而這也將成爲暉盛-創下一個重要成長引擎。
此外,由於高階運算需求驅動ABF載板規格持續升級,朝大面積、多層數、細線路發展,全球ABF市場年複合成長率約17%。暉盛憑藉全乾式電漿蝕刻與表面粗化技術,不僅成功提升加工效率並降低能耗,更已切入國際大廠產線。同時,玻璃基板因具高穩定性與耐高溫特性,能減少圖案變形並提升良率,成爲資料中心與AI GPU封裝的關鍵材料;暉盛-創亦同步開發玻璃蝕刻與表面處理解決方案,提供客戶更多元的解決方案。
許嘉元指出,暉盛在晶圓製造部分,已開發熱壓合貼合(TCB)技術並與國際半導體大廠展開測試,預計年底前完成開發,明年第二季在客戶端導入DEMO機,年底或後年可望開始出貨。該技術能有效去除氧化層、改善表面處理,防止孔洞產生電性異常,是先進封裝良率提升的重要關鍵。同時,公司也與全球最大晶圓再生公司洽談業務合作,技術測試已順利通過,將爲晶圓製造鏈帶來新一波成長機會。
在先進封裝領域,暉盛聚焦Glass Core(玻璃核心結構)技術,發展玻璃基板微粗糙化及材料等效處理技術,與臺灣、日本、歐美多家材料廠展開合作。此項技術能解決ABF疊層製程的電性屏蔽問題,預計明、後年進入放量階段,成爲下一波主要成長引擎。
暉盛發言人邱冠陸說,公司目前營收規模仍屬中型,但電漿設備屬晶圓製造等級,技術門檻高、應用廣。單臺售價介於100萬至200萬美元,雖低於晶圓製造設備的千萬美元等級,但滲透率提升空間大,市場潛力可觀。他強調,隨着玻璃基板技術發酵與先進封裝需求擴大,公司有信心在明年迎來顯著成長動能,成爲AI封裝與新一代材料供應鏈的重要推手。
暉盛總經理許嘉元。記者簡永祥/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