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論壇2025丨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基金主任王曉軍答21:“全球南方”推動包容平等的全球治理體系發展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胡慧茵 博鰲報道

“未來‘全球南方’將朝着更加全面的發展行進,即考慮不同國家的訴求,推動實現包容平等的全球治理。”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基金主任王曉軍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說道。

3月26日,在博鰲論壇“實現普惠包容的全球化:路徑與行動”的分論壇上,王曉軍重點談到了南南合作的制度問題。她表示,實際上,南南合作是超出兩個國家層面進行技術和知識交流,因此必須要加強合作,並且以睦鄰的方式合作,包括區域或次區域合作機制。

如何應對不同且多樣的訴求,是“全球南方”在發展過程中繞不開的課題。發展至今,“全球南方”在推動合作方面已積累了不少經驗。王曉軍告訴記者,發展中國家正通過不同的多邊平臺,推動更好的合作倡議。例如,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上提出各項發展中國家的訴求,才建立了氣候變化損失和損害基金,這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採訪中,王曉軍還提到了發展中國家面臨的資金不足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更需要加強合作,不僅需要南南合作,還要三方合作、公共部門和私營企業的共同融資。”她表示,發展融資是南南合作的重要工作,也是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的關鍵任務之一。

推動包容平等的全球治理

《21世紀》:全球南方國家佔世界經濟的比重已超過40%。您認爲未來要如何提升“全球南方”在全球治理中的話語權和代表性?

王曉軍:近幾年,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的過程中越來越活躍,它們的聲音越來越響亮。發展中國家正通過不同的多邊平臺,推動更好的合作倡議。以全球治理爲例,氣候變化大會COP27過程中提出各項發展中國家的訴求,才建立了氣候變化損失和損害基金,這是一個很好的範例。

所以我覺得在下一個階段,“全球南方”在參與全球治理的過程中,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團結的力量,另一方面也要考慮到“全球南方”國家衆多,很多國家有不同的訴求,比如最不發達國家與中等收入國家或是新興經濟體,它們的訴求各不相同,所以我認爲,未來“全球南方”將要朝着更加全面的發展行進,即考慮不同國家的訴求,實現包容平等的全球治理。

資金不足是一大挑戰

《21世紀》:根據您的一線觀察,目前南南合作面臨哪些挑戰?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具體如何支持南南合作?

王曉軍:資金不足其實是很多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發展“痛點”,因爲發展往往需要資金的支持,但是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所需要的鉅額資金裡,官方的海外援助只佔了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且發展融資的空間被擠壓得越來越小,因此在這個時候更需要加強合作,不僅需要南南合作,還要三方合作、公共部門和私營企業的共同融資。

我認爲,發展融資是南南合作(辦公室)的重要工作。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成立的目的,就是推動全球範圍內和聯合國系統內對南南合作的支持。首先,我們會幫助成員國在聯合國層面制定關於南南合作的全球政策;其次,我們每年會起草全球南南合作發展報告,總結全球發展趨勢並提出一些可行性的建議,這樣的話對於很多國家在商討南南合作政策時有所依據;此外,我們還會開展很多務實合作,比如成立基金,匯聚上百個國家和數十個聯合國機構積極參與,使更多人受益。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吳斌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