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上絲路通航!陸貨輪經北極航線 寧波出發20天抵英

中歐北極快航航線首艘貨船駛入碼頭。新華社

九月廿三日自中國大陸寧波舟山港啓程的「伊斯坦布爾橋」號貨輪,歷時廿天航行,經北極航道於當地時間十月十三日順利抵達英國最大貨櫃港口菲力斯杜港。陸方指出,這象徵「中歐北極快航航線」啓航,體現「冰上絲綢之路」。

綜合陸媒報導,「伊斯坦布爾橋」號貨輪滿載約四千個標準集裝箱(貨櫃),據寧波海關統計,此次出口貨物貨值約人民幣十四億元,約臺幣六十點六億元,包括服裝、儲能櫃、動力電池等貨物。該貨輪接下來也將前往德國、波蘭和荷蘭的港口完成卸載作業。

中歐北極快航航線一邊串聯起寧波、上海、青島、大連等大陸主要港口,另一邊連接英國菲力斯杜港、荷蘭鹿特丹港、德國漢堡港、波蘭格但斯克港,是大陸到歐洲國家主要貿易港之間最快的貨櫃航線。

該航線取道北極東北航道直達歐洲,極大地縮短了航運時間和運輸時間。相比中歐班列約廿五天、蘇伊士運河航線約四十天,以及好望角航線約五十天的航期,具有明顯時效優勢。

負責該航線的海傑航運(香港)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李曉斌表示,中歐北極快航航線的海況溫度適合運輸熱敏貨物(須特別注意溫度控制的貨物)和時效性要求較高的商品。該艘貨船主要運輸以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電產品爲代表的「新三樣」商品。

報導指作爲「冰上絲綢之路」核心承載通道之一,中歐北極快航對優化全球供應鏈、促進沿線經貿合作具重要價值。海傑航運計劃在二○二六年投入更多冰區加強型船舶運力,初步實現夏季通航區間的固定航線佈置。

大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崔凡認爲,全球首條常態化運作的中歐北極快航航線的開通,對於北極航運資源的開發利用、北極地區的和平穩定和永續發展、中歐經貿關係的穩定發展都具有積極意義。

大陸在二○一七年提出「冰上絲綢之路」,二○一八年發佈「北極政策」白皮書,明確依託北極航道的開發利用,並提出共建冰上絲綢之路。

但外電曾示警,北極航道仍有風險,除了北極暖化速度較快,還有環境破壞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