併購、AI基建、政策利多交織 科技股 多頭強勢穩坐主流
法人普遍看好科技股在AI基礎建設、企業併購、政策利多交織下,續扮演市場領漲主軸。圖/美聯社
科技基金近一個月績效表現
隨全球數位轉型加速,科技業併購與AI基礎建設成爲推動企業成長與投資機會的核心動能,展望下半年,法人普遍看好科技股在AI基礎建設、企業併購、政策利多交織下,持續扮演市場領漲主軸,儘管美股已創歷史新高,關稅與監管不確定性仍將引發波段調整,但也爲中長期投資佈局創造契機。
富達全球科技基金經理Hyun Ho Sohn分析,企業透過收購佈局新技術、擴展市佔率,已成爲長期發展的常態策略。中小型科技公司不僅具備自主成長潛力,經常爲大型科技巨頭的收購目標,爲投資人創造額外報酬空間。
野村投信引述駿利亨德森基金經理人Denny Fish觀察,美國輝達市值突破4兆美元大關,象徵AI產業的成長潛能與資金信心同步攀升;輝達除持續推動先進晶片供應,也計劃9月推出符合美國出口管制規範、專爲大陸市場量身打造的降規AI晶片。此舉不僅反映企業靈活的國際佈局策略,呼應美國近期放寬AI出口限制、擴大技術主導權的政策方向。
基本面上科技企業EPS預估持續上修,第二季至第四季將保持穩定增長,顯示獲利動能正在釋放。儘管股價屢創新高,但全球科技股估值尚處於過去5年平均附近,未進入評價過熱區間,代表資金流入仍以基本面爲依歸,並非單純追高。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提醒,川普關稅政策對硬體、半導體產業的挑戰不容忽視,供應鏈重組與製造迴流勢將墊高生產成本。惟相對而言,AI基礎設施、網路服務與軟體領域對關稅影響抵抗力較強。此外,美國「大而美法案」維持企業稅率在21%,並搭配加速折舊條款,實際稅負有機會降至14%至15%,企業加碼資本支出,抵銷部分進口成本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