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牀壅塞化療病人憂延誤治療 在宅急症擬納居家化療
奇美醫院副院長陳繡琴表示,病牀壅塞讓病人住院化療受到影響,對健保給付居家化療,各界均很期待,也盼健保署提升給付,讓醫護更願意投入。記者林琮恩/攝影
疫後急診壅塞,醫院病牀一牀難求,癌症住院化療必須排隊,有醫院騰出病房專供化療使用,仍難消化新確診癌症病人。醫界提出擴大在宅急症照護計劃,納入居家化療建言,盼解決牀位壅塞,病人無法準時化療窘境。衛福部健保署長石崇良說,署內已開始研議居家化療可行性,預計納入在宅急症安寧項目,但細節仍須設計,最快今年第三季才能上路。
奇美醫院副院長陳繡琴表示,目前已有部分病人接受居家化療,部分毒性、副作用較低的化療藥物,醫師開藥後,病人先在醫院裝設注射針頭,再自行回家施打,可獲健保給付,但這並不包含醫護訪視,病人確診癌症心理已有諸多擔憂,打化療時無人在旁說明協助,導致居家化療病人意願低,「不過,疫後牀位壅塞,病人擔心不能準時住院化療,願意居家化療者有增加趨勢。」
陳繡琴表示,病牀壅塞讓病人住院化療受到影響,各醫院均發展疏導機制,以奇美醫院爲例,院方保留部分病房牀位專供急診病人使用,但只能以現有個案評估牀位,隨新診斷病人增加,預期仍有病人會受排擠,近期常聽到醫師對自我照護能力較好,家中有人陪伴支持的病人,可選擇居家化療,避免延誤化療時程。
「對健保給付居家化療,各界均很期待,也盼健保署提升給付,讓醫護更願意投入。」陳繡琴說,居家化療生命徵象監測等,可藉助科技設備遠距監測,醫師則透過視訊看診瞭解患者情況,因病人罹癌心理大受打擊,也必須結合社工、心理師等資源,進行居家訪視,才能讓病人安心;在並提凹選上,也建議以使用毒性較小化療藥物的消化道癌症爲主,並建議病人首次化療,可在醫院進行。
陳繡琴表示,首次化療在醫院進行,病人較能熟悉化療情況,醫師也能完整衛教,去除病人心理疑慮,後續回到家中化療時,除遠距監測外,也須針對化療藥物配藥、輸送等設計配套,因化療藥物具有毒性,若不慎接觸皮膚或環境等,需訂出指引讓病人及家屬瞭解如何處理;癌症化療在醫院多由專門護理師執行,因此居家醫療護理師也需藉訓練,瞭解癌症病人特性,及異常事件如何處置。
疫後急診壅塞,醫院病牀一牀難求,癌症住院化療必須排隊,有醫院騰出病房專供化療使用,仍難消化新確診癌症病人。圖爲癌症醫療示意圖,非當事醫院。記者林琮恩/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