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濱城區:打造基層特色專科 羣衆就醫更方便更實惠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29日訊 近年來,濱城區始終將保障人民健康作爲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緊緊圍繞“全面提升人民羣衆健康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一核心目標,在全區醫療衛生系統推行“一院一特色”差異化發展戰略,集中優勢資源向基層特色專科聚集,全力打造涵蓋中醫、康復、口腔、體重管理、醫防融合等領域的特色專科,以多元化的服務供給精準對接羣衆日益增長的健康需求,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特色醫療服務,持續提升人民羣衆的就醫獲得感與滿意度,爲建設健康濱城注入了強勁動力。

濱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不少患者正在中醫館排隊等待就診,其中有部分患者還是濱城區外的患者。該中心主任王樹鮮告訴記者,濱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館始建於2018年,並於2024年重新打造,環境舒適,古樸優雅。中醫館現有中醫師5名,其中山東省基層名中醫兩名,中醫護士4名,康復師1名。

“中心現在常態化開展中醫中藥、針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穴位貼敷、刺血療法等中醫適宜技術,並配置體質辨識系統、中藥分裝機、自動煎藥機、微波治療儀、衝擊波治療儀、中頻脈衝電治療儀、電針治療儀、紅外線治療儀、定向透藥治療儀等專業理療設備。”王樹鮮介紹,中心中藥儲備豐富,涵蓋中藥飲片300餘種、顆粒劑300餘種及中成藥200餘種,煎藥機兩臺,日煎煮量10餘人份,患者候診時間較改造前顯著縮短20%。中心還積極推廣適宜的“簡、便、驗、廉”中藥驗方和中醫療法,加強中醫適宜技術推廣,運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內科疑難雜症,對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及其併發症的預防及治療療效顯著,運用中藥、食療、鍼灸、導引等綜合手段,調節人體陰陽平衡,改善亞健康狀態,一人一方,靶向干預。

而在樑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主任杜向輝告訴記者,樑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爲契機,投資4700萬元完成了原綜合門診樓升級改造和6900平方米病房樓建設,中心診療環境如今煥然一新;投資920餘萬元完成了設備更新,CT、DR、彩超、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血凝儀、經顱多普勒超聲等診療設備應配盡配,檢查檢驗能力已達到準二級醫院標準,爲該中心醫療開展奠定了基礎。同時,該中心康復科經過全面升級,於2025年4月重新啓用,構建起“評估-治療-訓練”“全週期康復體系。康復醫學科現配備“中西醫結合、多學科協同”的複合型人才梯隊,精準制定個性化治療方案。斥資203萬元引進康復評定系統、神經功能重建設備、疼痛治療設備、智能康復訓練等構建智能化康復體系,電針儀、燻蒸牀、督灸牀、紅光灸療機、牽引牀等設備實現傳統療法現代化升級,科技賦能爲康復療效奠定了硬件基礎。“我們現在也和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達成了合作,一些需要後期康復的患者也會轉入我們這裡進行康復訓練,從7月份開始已經轉來了兩名患者。”杜向輝介紹。

除了發展日常診療業務和中醫業務之外,彭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打造了屬於自己的牙科品牌——彭冉口腔。“‘彭冉口腔工作室’引入了先進的口腔配置,包括牙科綜合治療椅兩臺、數字化牙片機、口腔錐形束CT(CBCT)、種植機等多種設備。”彭李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陳智敏告訴記者,同時該中心實行“一醫一患一消毒”,明確劃分清洗區、消毒區和無菌室,確保診室寬敞明亮、診療環境溫馨舒適;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搭建 人才培養隊伍和機制,通過舉辦專題培訓班,拓寬視野,緊跟口腔行業動態,通過三甲醫院專家定期坐診、現場技術指導等方式,不斷提升醫護人員的專業技能和服務意識,爲患者提供更加專業、細緻的口腔診療服務。

“一院一特色”的發展戰略讓濱城區的鄉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和醫療服務質量有了質的飛躍,羣衆的就醫體驗也大幅提高。截至目前,濱城區已建成了省級特色衛生院1處(三河湖鎮衛生院)、市級旗艦中醫館3處(三河湖鎮衛生院、濱北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樑才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自開展“一院一特色”創建以來,全區基層醫療機構總診療人次2024年63.28萬人次,相比2023年增長2.68%。全區基層醫療機構住院次均費用2023年爲1717元,2024年爲1507元,降低了12.2%。

“‘一院一特色’打破了基層機構同質化的發展困局,形成了差異化競爭優勢,增強了自我‘造血’功能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機構品牌形象和社會影響力顯著提升。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更專業、更便捷、更實惠的醫療服務。”濱城區衛生健康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王新志說。

閃電新聞記者 周建輝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