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拿來洗碗!專家曝科技海綿成分 高溫恐釋毒傷肝腎罹癌

傳統海綿依賴吸水性,需配合清潔劑使用。示意圖/ingimage

近年許多家庭主婦推崇「科技海綿」爲環保清潔神器,只需清水就能去除頑垢,不必再動用大量清潔劑。然而醫師與毒物專家提醒,這種「看似無害」的白色海綿其實暗藏風險,其主要原料三聚氰胺與甲醛在高溫或接觸油脂時可能釋出有害物質,長期使用恐傷肝腎、增加膀胱癌風險。

肝膽腸胃科醫師範泉山在「醫次搞定」節目中指出,市售的「神奇海綿」其實是由三聚氰胺與甲醛發泡製成,學名爲美耐皿樹脂。這類材質早期常用於製作碗盤、托盤等廚具,但因在高溫下會釋出毒性成分,已被禁止用於食品相關清潔用途。

「它的結構跟2008年毒奶粉事件的三聚氰胺是一樣的,只是做成發泡形態。」他強調,三聚氰胺對肝臟與腎臟毒性強,長期暴露可能導致腎結石,甚至誘發腎臟與膀胱癌。

毒物專家林中英也提醒,雖然科技海綿號稱「不需洗碗精」,但絕不可在高溫、含油環境下使用,否則化學物質更容易釋放。她指出,許多民衆誤以爲這種海綿能直接擦拭熱鍋、蔬果或碗盤殘油,反而讓人體暴露於潛在毒素中。

除了海綿外,生活中常見的美耐皿筷子、碗盤也需注意使用年限。林中英建議,若發現餐具顏色變黑、表面出現裂紋或彎曲,應立即更換,避免加熱後溶出化學物質。

專家呼籲,消費者選購清潔工具時,應優先考慮標示清楚、具食品級安全認證的產品;若使用科技海綿,僅可清潔磁磚、牆面、浴室等非食器表面,並避免與食材直接接觸。她也強調,「方便不代表安全,特別是會接觸食物的東西,更要多一層警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