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重鹹傷心又傷腎 專家曝減鹽8技巧
攝取過多的鹽容易造成高血壓,增加心臟病、中風的風險。(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攝取過多的鹽是導致血壓升高、造成高血壓的原因之一,增加後續心臟病、中風的風險,並導致慢性腎病變。根據衛福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過2400毫克(即鹽6公克),不過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國人鹽分攝取都超過建議量,營養師劉怡裡給8樣減鹽小技巧,包括白醋取代烏醋、減少高鹽份的面類、少喝湯多喝水等,減少多餘鹽份帶來的傷害。
營養師劉怡裡在個人粉專指出,當鹽分攝取過高時,會增加高血壓、隱藏的慢性腎病變、胃癌、影響兒童身高、骨質疏鬆等風險,對導致心血管疾病中風的產生也有很大的隱憂。她給出了8大日常飲食建議,改變用餐習慣避免吃太鹹:
1.少喝湯,多喝水
外食很難控制廚師調味,少喝湯可以降低餐中約1/3以上的鈉含量,能有效減鹽。
2.燙青菜不加醬,外食不額外加醬料
市面上常見的調味醬料鈉含量每一大匙(15㏄)就高達600毫克以上,半碟(50㏄)沾醬(醬油+烏醋+豆瓣醬)鈉含量就將近2000毫克,接近一天的鈉建議量。
3.白醋取代烏醋
一湯匙15ml的烏醋有236mg鈉,白醋只有1mg的鈉,相差相當多。調味可以生辣椒加白醋取代辣椒醬加烏醋。
4.烹調時可使用天然調味
以蘋果、鳳梨、海帶、洋蔥、胡椒、白醋、八角、香草、薑黃等香辛料,來增加甜味和鮮味,取代鹽的添加。
5.減少1/3調味包開始進行減鹽
泡麪的調味包、杯湯的鹽包、沾薯條的番茄醬包含鹽量高,可減少取用。
6.隱藏版的高鹽點心少吃
鹹甜點心、玉米脆片、鹹酥系列、夾心餅乾、調味堅果、楊桃汁、酸梅汁等都是高鹽點心。
7.避開醃製、加工食物
減少食用榨菜、筍乾、香腸、肉乾、鹹蛋、肉丸、火鍋餃類,以及高鹽加工肉品如香腸、熱狗、豬血糕等。
8.減少高鹽份的面類
點餐時乾麪類的食物因有醬汁佐料,相對鈉含量高很多,降低食用頻率,另外可多點一份高鉀綠色蔬菜助適度排鈉。
至於自己烹飪時要如何挑選鹽?劉怡裡建議家裡有單純高血壓的家人,可以選擇減鈉鹽,烹調時正常添加。腎臟疾病病人不適合減鈉鹽(鉀含量較高),可以選擇一般食鹽即可。一般家庭如果沒有其他疾病問題,可以選擇含碘鹽,補充缺乏的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