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把房卡放回卡套 專家點出暗藏風險:入住後應立即丟棄
▲目前多數飯店仍使用RFID房卡。(圖/VCG)
記者彭懷玉/綜合報導
出差或旅行入住飯店時,不少人在拿到房卡後,會順勢放進紙套裡,不過,這習以爲常的小動作,可能引來不必要的麻煩。美國安全專家提醒,此舉等同於把「鑰匙」和「門牌號碼」一起交到陌生人手中。美國資安顧問盧丹尼爾(Daniel Loo)在接受《讀者文摘》時指出,許多旅客習慣將「寫有房號的房卡套」隨身攜帶,但這等於同時把「鑰匙」與「住在哪間房」交給他人,一旦遺失或遭竊,就可能讓陌生人輕易進入房間。根據美國巴爾州立大學與佛州國際大學的研究,約38%的飯店竊案發生在房內,而非公共區域,因此保護房號資訊至關重要。 多數飯店早已要求員工避免大聲說出房號,並以隱密方式標示,以確保旅客隱私。但即使是與朋友閒聊時被旁人聽到,也可能成爲宵小覬覦的線索。至於房卡技術,目前常見的有磁條、藍牙、RFID 與 NFC,其中以安全性最高的 NFC 最受專家推崇,能以手機或智慧表取代實體卡片。然而,目前多數飯店仍使用 RFID 房卡,雖然耐用性佳,但專家警告,市面上已有裝置能輕易複製此類房卡,甚至隔着口袋或包包就能複製。
▲回房時保持專注,避免邊走邊滑手機,並注意沿途的緊急出口。(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ixabay) 專家建議,拿到房卡後應立即丟棄寫有房號的紙套,此外,Loo也建議房客回房時保持專注,避免邊走邊滑手機,並注意沿途的緊急出口;進入房間後,應確實上鎖所有門鎖,出門前透過貓眼查看狀況,並在離開時掛上「請勿打擾」牌,以營造房內有人的錯覺。
對此,《ETtoday新聞雲》訪問數家飯店業者,有業者同意並表示,「爲客人辦理入住時,會同時有紙本或相關文件給住客看,不會把房號念出來,都是圈在文件上。」業者提及,雖然沒有聽過有其他同仁提到卡套這部分,但她習慣將房號拍起來存在手機,並將卡套丟入垃圾桶,房卡直接夾在手機殼的收納處。另有其他業者認爲,相對於美國,臺灣的旅遊環境較安全,沒有說一定要到丟棄房卡套這麼嚴重,因爲很多客人會忘記自己的房號,反而會拿房卡回到櫃檯去查自己的房號,他說,不論是拿房卡查,或是剛好是入住的同行者(非訂房者本人),櫃檯人員還是會先跟訂房者本人確認相關資訊,或是請他本人下來帶,總之,避免讓其他非房客知道房號。 該業者認爲,保護自身是第一要件,「像我出國(比如歐洲),就會用行李箱擋住房門口,尤其是住到治安比較亂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