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宜核電必有人付出成本 林子倫:核廢料風險轉嫁下一代不服世代正義

▲核三公投第二場說明會,反方代表林子倫、正方代表翁曉玲。(圖/中選會提供)

記者陳家祥/臺北報導

核三重啓公投8月23日舉行投票,中選會自8月7日起舉辦5場說明會。今(9日)舉行第二場說明會,反方代表、行政院能源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說,發展核能,還要面對核廢料債留子孫的道德風險,所謂的便宜核電,一定有人付出成本,「爲了這世代的繁榮,我們將核廢料的處理成本、風險、責任轉嫁下一代,甚至轉移給整個臺灣社會」;特別弔詭的是,透過本次公投,竟要將核安風險交由屏東人甚至南部朋友承擔,是否符合永續發展原則?是否符合世代正義?

林子倫提到,世界銀行、國際再生能源組織等國際組織發表的報告,不僅呼籲各國加速發展再生能源,因應氣候變遷,也提到能源轉型到了無法回頭的關鍵時刻。2024年再生能源佔所有新增電力裝置容量的92%,佔發電量成長的74%,古特列斯強調,邁向再生能源的未來已經不是願景,事正在發生的事實與趨勢,也呼籲所有科技公司在2030年使用100%再生能源,爲資料中心供電。

「很多人會說,世界各國都在恢復核電,讓國人誤會核電很重要。」林子倫指出,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資料,2024年全球核電佔比9%,再生能源含水利、太陽光電、風力等達32%。從聯合國秘書長髮布的報告、及國際能源總署的報告,清楚呈現再生能源纔是世界電力發展趨勢。

另外,林子倫也說,國際能源總署也預估最快在明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將超越燃煤發電成爲全球主要發電形式,由此可見,發展再生能源纔是國際主流趨勢。此外,發展再生能源也是全球因應氣候變遷的主流共識。

林子倫表示,臺灣也走在國際推動再生能源的主流趨勢,此外,臺灣作爲出口導向國家,產業發展也勢必面臨國際減碳要求與提高使用綠電,臺積電需要綠電、半導體需要綠電,使用綠電勢必成爲臺灣產業在國際市場中提升競爭力的關鍵戰略。

林子倫也打比方,請大家思考,40年的進口老車重新上路是否比較便宜?開這輛老車上路有什麼風險?風險跟新車一樣嗎?或許保養可以開,但是否會有未來找不到零件的風險?或是長久等待國外零件的風險?

「爲什麼有些支持核三重啓的朋友,不談核電的風險?」林子倫提到,重啓而三有兩大不確定性風險,第一,安全不確定性。臺灣位於地震帶,核三廠地質與選址有先天性風險,還有設備老舊及耐震不足;此外,身處地緣政治關係緊張的臺灣,也不能忽視在國際戰爭經驗中,核電廠會被攻擊的風險。

第二,成本的不確定性。重啓工程費用龐大、難以估算,延役經常超支、追加預算,整體成本充滿不確定性。此外,重啓老舊核電廠也要評估核子事故損害賠償的保額,以福島核災累積賠償10兆日圓,核安相關保險會大幅墊高核電成本。

林子倫還提到,發展核能,還要面對核廢料債留子孫的道德風險。經濟學長講「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所謂的便宜核電,一定有人付出成本,爲了這世代的繁榮,將核廢料的處理成本、風險、責任轉嫁下一代,甚至轉移給整個臺灣社會,特別弔詭的是,透過本次公投,竟要將核安風險交由屏東人甚至南部朋友承擔,是否符合永續發展原則?是否符合世代正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