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美積電?傳川普「補助換股份」擬用在臺積電

美國總統川普(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週二(8月19日)受訪時證實政府將以晶片法補助款換取入股英特爾,並強調在晶片製作方面,美國不能過度依賴臺灣。此外,路透社引述知情人士報導,盧特尼克正在考慮以相同方式讓美國聯邦政府入股臺積電、美光和三星電子等其他可獲得晶片法撥款的半導體公司。

據白宮官員和一位知情人士透露,盧特尼克擬擴大英特爾「股份換補助」的適用企業,現在正在研究如何讓臺積電、美光和三星電子等公司拿股份來交換《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的撥款。

分析師表示,如果川普政府真的以補助款換股方式取得英特爾股份,這將對英特爾與整體半導體產業帶來深遠的影響,除了凸顯出美國政府有意直接介入戰略產業的立場,也可能給其他獲得美國政府補助的企業帶來壓力,這些公司將不得不考慮未來是否接受「股份換補助」這個選項。

除英特爾外,記憶體晶片大廠美光是目前收到晶片法最多補助的公司。臺積電拒絕對此報導發表評論。美光、三星和白宮尚未迴應媒體置評請求。

彭博社週一援引白宮官員等知情人士報導,川普政府正在討論將英特爾依《晶片法案》取得的部分或全部補助款轉換爲股權,藉此讓美國政府取得該公司10%股份,若此事成真,美國政府將成爲英特爾最大的股東。

據CNBC週二報導,盧特尼克在受訪時證實美國政府將以晶片法補助款換取入股英特爾,但他未具體說明官股可能的持股比例。盧特尼克強調政府不會尋求取得投票權或干涉英特爾營運,但會獲取投資收益,爲納稅人帶來回報。

他並表示,基於國家安全,美國必須保住在本土生產晶片的能力,不能過度依賴臺灣。臺灣距離美國約9500英里,卻與中國僅相隔80英里,目前全球99%的先進晶片都在臺灣製造,如此高度依賴臺灣顯然不切實際。

白宮發言人萊維特(Karoline Leavitt)週二證實盧特尼克正在與英特爾討論由聯邦政府取得10%官股的協議,「川普總統希望把美國需求列爲優先,無論從國家安全還是經濟角度來看,這都是一個前所未見、富有創意的想法」。

依據《晶片法案》,美國商務部在去年底拍板向三星、美光和臺積電分別提供47.5億美元、62億美元和66億美元補貼,用於在美國設廠生產半導體。目前該晶片法大部分補助款都還未發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