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天神之眼”炸場!智駕產業鏈發展加速邁入快車道 DeepSeek助力降本

《科創板日報》2月11日訊(記者 餘佳欣 邱思雨) “未來2-3年,智駕將成爲像安全帶一樣的標配。”2月10日晚間,比亞迪天神之眼智駕發佈會召開,王傳福宣佈,比亞迪全系車型將搭載“天神之眼”高階智駕,首批21款車型稍後上市。其中,10萬級以上爲全系標配,10萬以下爲多數搭載。

具體來看,“天神之眼”共分爲三個版本:“天神之眼A”爲高階智駕三激光版,主要搭載品牌爲仰望;“天神之眼B”爲高階智駕激光版,主要搭載品牌爲騰勢、比亞迪;“天神之眼C”爲高階智駕三目版,主要搭載品牌爲比亞迪。

“現在智駕產業鏈的供給還不夠,如果供給足夠多,我們10萬以下的車型搭載將更多。”王傳福補充說。

智駕產業鏈發展加速邁入快車道

談及智駕產業鏈,最直觀的是硬件配置的發展。以比亞迪“天神之眼”爲例,其三個方案配置的攝像頭數量均在10顆以上,且採用了較多數量的毫米波雷達。

“此前在低級別輔助駕駛或基礎功能車型上,通常僅搭載3至5顆攝像頭。”一位CMOS公司管理者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比亞迪智駕方案採用的車載攝像頭數量顯著提升。”韋爾股份證券辦工作人員也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據瞭解,“天神之眼”A和B平臺將搭載激光雷達。禾賽方面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2025年,比亞迪旗下十餘款車型將搭載禾賽激光雷達陸續上市。據悉,禾賽是比亞迪天神之眼B平臺的主要供應商,包括比亞迪、騰勢品牌的大部分新車型都將搭載禾賽ATX激光雷達,供貨數量將達到幾十萬臺。**

速騰聚創方面對《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該公司爲比亞迪合作伙伴,爲比亞迪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提供激光雷達。有知情人士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天神之眼A平臺、以及B平臺的現有車型採用速騰聚創的M系列激光雷達。

此外,在硬件方面,和而泰今日(2月11日)在互動平臺表示,目前給比亞迪供貨的產品有變色天幕玻璃智能控制器以及高壓電氣配電模塊等。

在車載數據傳輸方面,裕太微今日(2月11日)表示,該公司針對不同智駕系統對數據量和傳輸速度的要求可以選擇使用百兆或者千兆的物理層芯片產品,並且已應用到比亞迪仰望、騰勢等系列中。

卡倍億在互動平臺表示,該公司的數據線纜產品包括萬兆以太網線、同軸線等多類產品,近年來公司的部分數據線纜產品已被應用在比亞迪的多款車型上。

硬件搭載數量的增多通常意味着成本增加,在“智駕平權”趨勢下,產業鏈企業成本如何控制?

今日(2月11日),《科創板日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韋爾股份證券辦,其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主機廠的整車成本與公司成本不完全相關,產品價格主要由供需結構來決定,攝像頭是其在短時間內需要大量供給的產品,主機廠會在其整車成本中調控。”

“比亞迪在王朝、海洋系列車型上搭載智駕方案的成本不能高,預計其智駕系統價格需要控制在1萬元以內,才能保持市場競爭力。”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國內智駕發展多年,市場供應商增多,軟硬件成本均有所下降。因此,這對比亞迪來說,是一個較好的入場時機。”

就產業鏈價格方面,張翔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車企每年都會和供應商協定新的採購價格,通常來說價格會下降。由於產業鏈產品技術逐步成熟疊加規模效應,供應商能夠從各方面降本增效。”

DeepSeek有望助力智駕方案降本

近來,DeepSeek橫空出世,其“低成本、高性能”的技術優勢在各行業掀起熱潮,企業紛紛加入DeepSeek“朋友圈”。比亞迪集團高級副總裁、汽車新技術研究院院長楊冬生也在比亞迪天神之眼智駕發佈會上宣佈,“比亞迪‘璇璣架構’全面接入DeepSeek。”

在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看來,基於AI技術的智駕方案均需要大量數據進行訓練。因此車輛數量越多,可用於訓練的數據量就越多。“比亞迪銷量高的優勢給予了其較大的數據優勢。”

楊冬生透露,比亞迪智駕每七天迭代一次模型,2024年新增訓練里程7200萬公里/天,每七天迭代一次模型,預計2025年年底訓練里程1.5億公里/天。

而DeepSeek在數據訓練環節被視爲“利器”。華創證券相關研報表示,運用DeepSeek及其優化技術有望將城市NOA硬件成本壓至3000元級,觸發10-15萬車型標配潮,決策模型推理能耗降低80%,高階智駕對車端芯片的算力要求進一步降低,也將更有利於“艙駕一體”、“行泊一體”等架構的推進。

從實際應用層面來看,張翔認爲,DeepSeek的優勢是訓練成本較低且開源,比較適合車企接入,但其在汽車領域應用仍處於初期階段。“目前DeepSeek主要應用在智能座艙領域,實現內容生成並提高搜索的智能化程度。”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2月6日起,多家車企宣佈在智能座艙領域與DeepSeek展開合作,其中包括吉利汽車、極氪、東風、上汽、奇瑞集團、零跑、長城汽車等。

同時,《科創板日報》記者從道通科技獲悉,該公司亦接入DeepSeek,助力企業智能化降本。據介紹,道通科技目前正加速推進AI智能化佈局。在CES上,道通科技推出全場景智能充電網絡解決方案,在AI賦能下解決充電樁建設與運維、充電樁運營商盈利等難點。

“後期,DeepSeek會和智駕進行進一步融合,對汽車智駕、座艙系統提出更完善的解決方案,最終實現智駕模型推理成本的降低,但短期內仍較難實現。”國際智能運載科技協會秘書長張翔向《科創板日報》記者表示。

“智駕平權”或加劇行業競爭

當前,智駕產業鏈加速推進“智駕平權”時代的到來。

在比亞迪發佈會當天,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在微博中表示,2025年年中將推出V6全新大版,即準L3能力高階自駕;年底將推出真L3級別軟件(需要車端硬件數倍提高芯片算力和存儲)和硬件冗餘能力的自動駕駛。“一起攜手共同推動中國智駕的進步,推動智能駕駛全面普及。未來的10年,一定是L3智能汽車的iPhone4時代,並走向全無人駕駛L4的10年。”

2月9日,長安汽車發佈“北斗天樞2.0計劃”,從2025年起將不再開發非智能化新產品。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表示,今年8月長安汽車將率先在10萬元級別的車型上搭載激光雷達,以推動智能駕駛的普及。到2026年,長安汽車計劃實現全場景L3級自動駕駛,2028年,將進一步實現全場景L4級功能。

日前,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表示,吉利將於今年3月初對外發布重磅AI智能化戰略。他表示,今年,吉利將全面擁抱AI,加速推動端到端語音大模型、AI數字底盤、高價值智能駕駛等AI技術的逐步上車,成爲智能汽車AI科技的普及者。

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在去年10月18日的2024奇瑞全球創新大會上提到,“明年,奇瑞智能化也要不客氣了!必須進入行業頭部!”

從產業鏈企業動作來看,以激光雷達環節爲例,去年以來,相關企業價格一路下探,包括速騰、禾賽等企業產品已下探至千元機。

中信建投研報認爲,2025年將是智駕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節點,全球車企加速佈局高階智駕賽道。而比亞迪的加入有望將智駕覆蓋面拓寬至10萬級價格帶,加速智駕滲透率的提升。隨着頭部車企技術突破與價格下探形成合力,智能駕駛產業鏈即將進入黃金髮展期。

不過,有業內人士對此表示,隨着智駕平權的加速推進,行業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價格戰或持續升溫。“一方面,車企需要在技術研發和成本控制之間找到平衡,以確保產品的競爭力;另一方面,價格戰的升溫可能導致行業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尤其是對中小型企業而言,生存壓力將顯著增加。此外,隨着L3、L4級自動駕駛技術的逐步落地,法規、安全和倫理等問題也將成爲行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