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變胖更恐怖!研究曝吃5天垃圾食物 大腦就變鈍
研究發現,連吃5天的高熱量垃圾食物,就可能改變大腦運作,讓反應變鈍。(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7月21日是「國際垃圾食物日」,意味着這天能不忌口,盡情享受高糖、高鹽、高脂的垃圾食物,但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提醒,偶爾放縱無妨,不能成爲日常,有研究指出,只要連吃5天的高熱量垃圾食物,就可能改變大腦運作,影響自制力與情緒,最後惡性循環吃得更多、胖得更快,健康每況愈下。
魏士航表示,一項刊登於《Nature Metabolism》的研究找來29位健康年輕男性(BMI 19至25),進行5天飲食實驗。實驗組受試者每天額外攝取1500大卡高脂、高碳水的超加工零食。結果發現,短短5天,實驗組受試者肝臟脂肪明顯增加,且影響大腦中負責情緒與獎勵的區域,可能導致吃東西的滿足感下降,對於負面結果(如失敗或損失)變得更在意、更容易受到影響。
魏士航表示,研究也發現,恢復正常飲食一週後,大腦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仍沒有完全恢復,尤其與記憶、認知相關的海馬迴和梭狀回,胰島素敏感度持續下降。也就是說,垃圾食物的影響比我們想像中來得更快,短短几天就可能改變大腦運作模式,若長期維持這種飲食,可能會導致習慣性偏好高脂、高糖食物,同時減少對低脂食物的選擇。
魏士航進一步表示,許多加工食品容易讓人上癮,與極樂點(Bliss Point)設計有關,業者刻意調配糖、鹽與脂肪比例,讓食物吃起來達到最令人愉悅的狀態,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帶來短暫快感,不自覺吃更多。
魏士航指出,研究也發現,受試者在減少高度加工食品的過程中,最明顯的戒斷症狀(包括悲傷、易怒、疲倦與強烈的渴望),通常出現在停止攝取後的第2到第5天,這個高峰時段與藥物戒斷過程極爲相似。
魏士航強調,久久吃一次垃圾食物無妨,關鍵是不要變成日常,垃圾食物真正影響的不只是體重,而是可能改變大腦運作,影響自制力與情緒,若發現自己經常控制不了食慾、難以穩定體重或血糖,或者節制飲食卻還是減重失敗,都建議及早尋求專業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