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前體重飆高、睡太少?研究:少睡48分鐘 垃圾食物吃更多
研究顯示,若兒童少睡48 分鐘,攝取熱量將增加62 大卡。(圖取自photoAC)
面對開學前夕,孩子還是沒辦法收心嗎?研究顯示,若兒童少睡48 分鐘,攝取熱量將增加62 大卡;倘若晚睡習慣帶到開學,不僅影響專注力與情緒表現,還可能導致血糖波動與代謝異常。
兒童內分泌暨減重專科醫師王律婷指出,暑假生活往往「吃的自由、睡得隨性」與學校提供營養午餐、固定時間作息不同。診間曾遇過一位12歲的孩童,整個暑假都住在阿公阿嬤家,長輩觀念是白飯、肉要多吃,零食也不忌口。期間,還隨家人到美國旅行,天天薯條、炸雞、披薩,加上含糖汽水;結果短短2個月體重就增加了4公斤,開學後要再回到健康飲食變得相當困難。
根據發表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ehavioral 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的隨機交叉試驗,兒童若每日平均睡眠時間減少約 48 分鐘,攝取的熱量會增加約 262 千焦(約 62 大卡),且幾乎全來自高油高糖的「非核心食物」,如餅乾、洋芋片,特別集中在下午5點之後。換言之,光是「睡不飽」,就足以讓孩子吃進更多垃圾食物,增加肥胖風險。
王律婷表示,開學前一至兩週是調整生活節奏的關鍵時機,如何幫助孩子把身心調回正軌,有4個關鍵。
美國睡眠醫學會建議,6 至 12 歲學齡兒童每日總睡眠數應達 9 至 12 小時,13 至 18 歲青少年則爲 8 至 10 小時;從現在起,逐日微調就寢與起牀時間,恢復生理節律、穩定情緒,順利銜接早起上學生活。
早餐應避免只有澱粉的選擇,最好是蛋白質、高纖碳水與蔬果相互搭配,例如全麥吐司、無糖豆漿、水煮蛋、小番茄;外食可選鮪魚三明治(去醬)、茶葉蛋 、無糖豆漿或是御飯糰及蒸蛋。既能延長飽足感、穩定血糖,也能避免孩子在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
下午與晚間是進食高峰期,特別容易攝取過多精緻熱量。可選擇低GI水果,如芭樂、小番茄,或無調味堅果作爲替代,減少血糖震盪,也避免影響正餐食慾與睡眠品質。
自然日照與運動能促進褪黑激素分泌,幫助夜間入睡。研究也指出,中高強度活動能提升健康食物的攝取傾向,建議安排飯後散步、打球、踩腳踏車等活動,有助情緒穩定。
王律婷強調,兒童代謝調節與成人相似,許多變化來自日常習慣的微小偏差。如果能在開學前逐步調整,不只學習力與情緒表現會提升,也有助於體重與健康數據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