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馳開啓固態裝車新時代 海目星設備助推高能量固態電池新商機

近日,一則奔馳全新固態電池測試車開啓道路測試的新聞傳出,瞬間將資本市場的眼光重新聚焦於固態電池領域。因性能安全、續航強勁等功能,讓固態電池被認爲是新一代電動車動力電池的技術方向,其將打開鋰電產業萬億級市場空間。

據瞭解,奔馳的固態電池名爲“Solstice”,採用鋰金屬負極、硫化物固態電解質,具有450 Wh/kg的高能量密度,續航卻可以達到近1000公里(600英里),同時在高溫(超過90°C)下依然能穩定運行,減少了電池過熱的風險,計劃2028年商業化量產。

能夠突破450Wh/kg高能量密度的固態電池,在中國其實早已出現,去年11月,固態電池廠商欣界能源發佈了全球首款高能量鋰金屬固態電池——“獵鷹”,能量密度達到480Wh/kg,遠超出了傳統電池的兩倍以上。並且該款固態電池,已經運用至億航智能的eVTOL飛行器上,經過公證的測試數據顯示:單次續航達48分10秒,較此前提升60%—90%,刷新了同類產品的安全飛行記錄。

值得注意的是,固態電池“獵鷹”背後的重要推手正是海目星,作爲在鋰電池行業紮根十餘年的激光設備及自動化公司,海目星擁有極爲深厚的激光技術實力和設備智造經驗。去年7月,欣界與海目星達成戰略合作,後者成爲“獵鷹”固態電池的整線設備總包商。未來雙方還將通過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在固態電池的設備研發、產業鏈以及固態電池的銷售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由於車規級固態電池運用門檻較高,商業化量產時間還需兩三年,市場研判未來固態電池會首先運用到低空經濟中。根軍中國民航局預測,到203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5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研究院則預期,2025年低空經濟對中國國民經濟的綜合貢獻值將達3萬億—5萬億元。

從電池層面來看,固態電池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GGII預計,2030年將是固態電池發展的一個關鍵節點。屆時,中國固態電池的整體出貨量預計將達到50GWh級別,其中全固態電池有望同步實現GWh級的出貨量。

可以預見的是,隨着固態電池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產業化進程的加速,其市場規模將呈現快速增長,由此帶動對固態電池裝備的迫切需求。海目星激光在固態電池領域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從技術突破到產品量產,再到戰略合作與市場拓展,一系列的進展表明其在固態電池裝備領域具有較強的競爭力。隨着固態電池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海目星憑藉其在技術研發、產品質量和市場合作等方面的優勢,將有機會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