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醫研討高齡駕駛管理政策 聚焦交通安全與長者行動權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於昨(15)日舉辦「高齡駕駛管理政策行不行?交通傷害防治與長者行動權平衡」研討會,邀集專家學者及政府代表,從制度設計、駕駛風險、用藥影響到交通自主權等面向,深入剖析高齡駕駛現況與挑戰。會中呼籲推動兼顧安全與尊嚴的高齡友善交通環境。

交通部公路局監理組副組長張耀輝(左起)、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吳芝穎以及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白志偉教授於研討會合影。 北醫大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提供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指出,臺灣正邁向超高齡社會,高齡駕駛議題越發迫切。面對生理與認知差異,高齡駕駛管理須兼顧公平與安全,呼籲多元觀點激盪,使政策更貼近現實需求。

臺北醫學大學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伯璋。 北醫大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提供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表示,臺灣高齡人口已突破400萬,行動能力攸關生活品質與社會參與。她建議推動分級補貼、擴大無障礙車隊、彈性接送、社區運輸合作等多項措施,並改善人行空間與公共運輸設施。她強調,移動權是基本人權,呼籲政府打造安全且具尊嚴的交通環境。

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 北醫大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提供

交通部公路局監理組副組長張耀輝則分享,目前高齡駕照管理成效良好,自2017年起實施認知與體檢制度,並推出線上模擬平臺及換照通知系統,辦理率達94.1%。未來將推動鼓勵繳回駕照並補助TPASS月票、交通安全教育課程、實地訓練機制,以及檢討評估項目等新措施。

交通部公路局監理組副組長張耀輝。 北醫大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提供

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白志偉教授指出,交通事故分析顯示,75歲以上駕駛造成行人死亡率爲中壯年族羣2.44倍,隨年齡上升風險更顯著。他強調,無照駕駛風險倍增,且高齡者合併用藥與疾病問題也加劇危險。他建議以駕照持有率、違規紀錄等數據,建構更科學的分級管理制度。

臺北醫學大學傷害防治學研究所白志偉教授。 北醫大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提供

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吳芝穎表示,高齡者常見健康與用藥風險,影響駕駛判斷與反應能力。她提倡運用「Driver 65 Plus」等工具自我評估,並建議制度轉向以風險爲核心的精準管理模式,同時推動替代交通方案,以維持長者就醫與社交權益。

萬芳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吳芝穎。 北醫大衛生福利政策研究中心/提供

總結此次研討會,共歸納五項政策建言,爲臺灣高齡駕駛政策注入新思維,期望促進全民交通安全與高齡平權,打造包容且永續的智慧交通未來。

一、建立「以風險爲核心」的高齡駕駛分級管理機制。

二、擴大替代交通選項與交通補助,照顧偏鄉長者需求。

三。投資道路安全與公共運輸設施,打造友善交通環境。

四、建立跨部會協作平臺,提高資源整合與政策效益。

五、納入高齡者參與制度,使交通政策貼近真實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