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試辦「無樁」電輔車 Obike違停亂象恐重演 交通局迴應了
北市府今年5月將試辦不需停車樁的「電子圍籬式」共享電動輔助自行車,但議員柳採葳憂心加劇停車亂象。(徐佑升攝)
臺北市目前主要公共自行車爲YouBike,雖然使用人數高,但必需搭配專屬停車樁,土地利用成本高。爲拓展更多運具,北市府今年5月將公開試辦不需停車樁的「電子圍籬式」共享電動輔助自行車(下稱電輔車)。但議員憂心,由於電輔車可共用停車架與車格,恐加劇停車亂象,並會與YouBike衝突。交通局表示,由於電子圍籬式單車仍有土地利用便利優點,一定會避免無樁自行車亂象重演。
據北市交通局統計,臺北市YouBike系統平均每月使用次數接近600萬,每臺車的每月使用次數超過300次,顯示許多民衆會選擇轉乘YouBike,作爲公共運輸的「最後一哩路」,不過由於YouBike必須搭配專屬的停車樁,因此設置地點有限。
交通局於2024年8月曾公開徵求業者試辦「電子圍籬式」共享電動輔助自行車,該車除了具有電動輔助功能,更方便的是僅需停放在指定範圍車格,採用GPS偵測,故不需要專屬停車樁,設立簡便且成本較低,不會「無車可還」。但去年業者僅提案並未執行,今年度5月再度徵求。
北市府今年5月將試辦不需停車樁的「電子圍籬式」共享電動輔助自行車,但議員柳採葳憂心加劇停車亂象。(徐佑升攝)
但國民黨市議員柳採葳發現,去年提案的業者爲「MOOVO」系統,先前新北市府2020年就曾用該系統試辦,不過2021年就停辦,她質疑,爲何新北決定淘汰的系統,爲何臺北市還要繼續用?如果順利9月上路,臺北單方面引進無車柱系統,恐形成「雙北不同調、無法互通」的困境,減少民衆使用意願。
此外,柳採葳也憂心,臺北市近5年平均每年逾5300件自行車違停案件,顯示腳踏車架嚴重不足的問題。但未來要試辦的電輔車車格仍設有停車架,明顯與「免停車架」目標相牴觸,違停恐更嚴重。
民進黨議員林亮君則以英國倫敦爲例,當地也引進無樁自行車與電子圍籬系統,但因爲GPS定位的誤差,導致許多無樁自行車蔓延到人行道空間影響通行,希望交通局一定要留意。
北市府今年5月將試辦不需停車樁的「電子圍籬式」共享電動輔助自行車,但議員柳採葳憂心加劇停車亂象。(徐佑升攝)
交通局長謝銘鴻表示,新北先前僅是結束試辦後再招標,改由Ubike2.0E系統的微笑單車得標,並非不良被淘汰。之所以會試辦,就是希望解決土地利用不易的問題,拓展運具。
謝銘鴻強調,電輔車不會排擠現有的YouBike車位,同時透過試辦來測試GPS定位準確性,屆時一定會要求業者不讓過去無樁自行車Obike亂停車的現象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