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搶救教師荒 打造紓壓備課空間
臺北市教育局啓動「教師專業發展空間2.0建置試辦計劃」,將現有教學空間打造成具支持性與舒適度的教師共同備課場域。(臺北市教育局提供/邱芊臺北傳真)
臺北市教師荒嚴峻,114學年度教師甄選結束後仍有2166名缺額,北市教育局爲提升教師工作滿意度與幸福感,啓動「教師專業發展空間2.0建置試辦計劃」,將現有教學空間打造成具支持性與舒適度的教師共同備課場域,甚至設置按摩椅、吧檯區等紓壓設備,教育局率先選擇6至8校試辦,每校最高可補助90萬元。
北市生活成本高昂,教師薪資待遇與其他地區相比缺乏競爭力,導致許多老師都不願留在北市工作。經統計,臺北市113學年度老師懸缺數1868人,114學年度教甄結束還有2166名缺額,截至8月25日止,114學年度北市各級學校懸缺代理教師雖已聘2024名,但目前仍缺142名。
教育局宣佈2025年敬師月方案,盼提升教師幸福感,包括將教師獎勵金的各校獎勵名額比例由5%提高至10%,約2113人可獲3600元獎金,並首度擴大2000元敬師金髮放對象,新增私幼與職場互助教保中心等,總髮放人數超過3萬6000人。
教育局除了自2016年率先全國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空間1.0」,提供平板電腦等設備,也在114學年度啓動「教師專業發展空間2.0建置試辦計劃」,鼓勵學校將閒置或低使用率空間,改造成具專業與舒適度的教師共同備課場域,設置包括按摩椅、香氛機等紓壓設備,此外還有吧檯區活化討論空間。
教育局在新學期率先選擇6至8校試辦,每校最高可補助90萬元,總補助最高720萬元,盼藉着優化空間,讓教師在專業精進與生活照顧上獲得更全面的支持。
教育局長湯志民表示,市府近年積極改善學校空間,比如在教室中融合AR及VR的「新世代學習空間」、鼓勵親師互動的「親師交流空間」,還有促進長輩學習的「樂齡教室」,這些都是複合式空間,因此能滿足各類型需求。
信義國小校長李淑芳說,學校去年將1樓校史室改造成多功能的「親師交流空間」,設有咖啡吧、沙發區、英語圖書館,提供師生、家長舒適的互動環境,目前每週安排逾20堂課或活動,師生及家長都能感受到教學現場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