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府憂心 中央恐砍個別縣市補助款

臺北市政府。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般性補助款爭議未歇,北市府昨透露,中央認爲只要一般性補助款總額不少於前一年就不違法,且未來分配方式由各部會審查,個別縣市補助款恐少於修法前一年,也憂心部會審查變「黑箱」。行政院主計總處迴應,新版財劃法後,各縣市獲配數大幅增加,如再保障一般性補助款不低於修法前,實屬不合理。

北市府指出,本週一主計總處與地方開會,兩項決定恐有二個影響,一是一般性補助款全國縣市「總額不減少」,但給誰多、給誰少由中央決定,個別縣市可能反而少於修法前一年,北市財政局當場抗議。

其次,之前一般性補助款公正、公開以公式設算給地方,未來改由各部會審計劃,可能淪黑箱,且補助額度應該要八月底前確定,但現在各部會實際覈算都還不清楚,會造成各地方政府編預算大亂。

市長蔣萬安今將到行政院會表達補助款看法,蔣指出,財劃法第卅條第三項指中央政府給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項金額,不得少於修正施行前一年度預算編列數,但主計總處怎麼可以擴大解釋說是總額不變,但砍個別地方一般補助款?

「市府對此立場明確,就是反對」,新北市財政局長陳榮貴說,中央等於換個概念,把應由中央承擔的支出轉嫁地方,當初立院修法時立意比較善良,希望確保地方穩定財源,如今行政院以不同解釋操作,讓地方政府難以接受。

桃園市府表示,依主計總處的解讀,桃園明年難保仍能有七十五億元一般性補助款,連帶一年約四百億元的計劃型補助也可能縮水。臺中財政局長遊麗玲表示,臺中明年統籌分配款會增加二六二億元,但根據主計總處解釋,明年狀況不容樂觀。

臺南市府指出,中央擬調降計劃型補助比率至百分之五十,臺南財政體質欠佳,歲出預算約有七成須仰賴中央補助,目前已接獲衛福部補助公所辦理健保業務經費,由全額補助改爲補助一半,增加市府財政負擔。

主計總處表示,新版財劃法是指中央給地方的一般性補助款總額不得少於修法前,非指個別縣市的數額,北市府的說法是擴大解釋;新版財劃法後,各縣市的獲配數將大幅增加四一六五億元,大部分縣市已無修法前補助事項的「基本財政收支差短」狀況,如再要求保障個別縣市獲配一般性補助款不低於修法前,實屬不合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