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編AI素養教材 教學生分辨界線勿觸法
北市國中教師陳妤蓁分享,網紅小玉以AI換臉製作不雅影片而被判刑,藉此教導學生辨別AI潛在風險。記者林佳彣/攝影
AI科技興起,北市率先全國發布全學層「AI素養教材」,內容包含生成式AI真僞辨別等,提供教師運用。明德國中教師陳妤蓁分享案例,網紅小玉以AI換臉製作不雅影片而被判刑,藉此教導辨別AI潛在風險,「孩子比較知道界線。」
教育局6月公佈資訊素養與倫理教材的最新單元「AI未來新世界」,針對高中職、國中、國小3個學層不同學習重點編撰,每個學層分爲上下冊,上冊着重培養學生對AI基本認識,下冊則建立學生資訊倫理,包含生成式AI真僞辨別、資料偏誤與應用技巧、法律與社會議題等探討,供教師授課。
參與教材彙編工作的明德國中資訊教師陳妤蓁分享,在課堂以常見的深度僞造(deepfake)爲題材,舉例學生有感的網紅小玉事件,小玉與同夥用深僞技術換臉製成猥褻影片後販賣,觸犯刑法、個資法等而被判刑。
陳妤蓁直言,學生使用生成式AI的動機是好玩,她透過案例教導學生「三不要、一要」,不要以AI捉弄人臉,未經本人同意是觸犯肖像權,再者不要亂上傳或轉傳猥褻影片,以免涉及傷害名譽權,第三是收錢更嚴重,恐從重處罰,最後是尊重別人肖像與隱私。
她說,學生上完課後,回饋相當熱烈,資訊能力確實提升,知道不能開玩笑,否則會觸法,「一再教學,孩子比較知道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