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萊德與先鋒領銜,美國資管巨頭靠ETF橫掃歐洲,十年規模翻倍!

一股由美國資管巨頭組成的“超級聯盟”,正憑藉低成本被動投資的浪潮席捲歐洲市場。

根據ISS Market Intelligence數據,截至今年5月底,美國基金集團在歐洲地區的資產管理規模(AUM)從十年前的2.2萬億美元激增至4.9萬億美元。其中貝萊德在歐洲和英國管理的ETF和指數追蹤基金規模達1.4萬億美元,先鋒集團管理4420億美元。

相比之下,歐洲同業的增長顯得步履蹣跚。同期內,英國資管行業的AUM從1.2萬億美元增至2萬億美元,法國則從8700億美元增至1.5萬億美元,而瑞士和德國的規模各自實現了約一倍的增長,達到1.4萬億美元。

這一趨勢的核心驅動力,是被動投資的興起。Pimco首席執行官Manny Roman警告稱,“被動投資的崛起是單向趨勢”,對於歐洲的中型股票基金經理而言,“前景看起來無比黯淡”。

管理諮詢公司Oliver Wyman的合夥人Huw van Steenis更是直言,一個由美國公司主導的“超級聯盟”正在崛起並與行業其他參與者拉開差距。

ETF浪潮席捲,被動投資成制勝法寶

美國資管公司在歐洲的迅猛擴張,與ETF及指數追蹤基金的爆炸性增長密不可分。

這類被動投資產品因其費率低廉而受到投資者熱烈追捧,而貝萊德與先鋒領航正是這一市場的絕對主導者。

根據ISS Market Intelligence的數據,僅貝萊德一家,其在歐洲和英國的ETF及指數追蹤基金規模就高達1.4萬億美元。於2009年纔在倫敦設立辦公室的先鋒領航,如今管理的同類資產也已達到4420億美元。

“按管理資產規模計算,排名前三的美國公司合計佔據了所有在歐運營美國公司50%的市場份額。”ISS MI的副總監Jinesh Shah表示。

先鋒領航歐洲業務負責人Jon Cleborne也指出:

美國資管公司能夠成功“出海”歐洲,其龐大的本土市場提供了關鍵的規模優勢和孕育創新的土壤。

麥肯錫高級合夥人菲利克斯·文格分析稱,美國公司受益於“全球最大的資本市場和更快的財富創造速度”,並在“被動投資和私募市場”等增長更快的資產類別中佔據了領先地位。

這種規模效應可以輕鬆地被複制到全球市場。

AllianceBernstein全球客戶集團負責人Onur Erzan表示,總部位於美國“本身就是一種優勢”,公司可以“利用這種規模建立一個全球性的業務體系”,並反哺其在歐洲等其他地區的業務。

歐洲同業承壓,整合與差異化競爭迫在眉睫

面對美國巨頭的強勢擠壓,歐洲本土資管機構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

儘管諸如瑞銀、東方匯理和德意志資產管理等一批老牌歐洲機構,在國內共同基金和ETF市場仍佔有較大份額,但追趕的步伐顯得尤爲緊迫。

麥肯錫的文格認爲,歐洲同行需要通過整合來獲得規模優勢,但更重要的是,“要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競爭”。

這意味着,除了追求規模,歐洲公司或許需要在產品、服務和戰略上找到差異化的生存空間,以應對這場不對稱的競爭。

被動投資陰影下,主動管理仍存“贏家”機會

儘管被動投資大行其道,但這並不意味着主動管理已毫無出路。

部分市場參與者認爲,恰恰是指數基金的崛起,爲主攻精選策略的基金經理創造了新的機會。

摩根大通資管首席執行官George Gatch認爲,被動基金的流行意味着“在主動管理領域,資源雄厚的競爭者變少了”,這爲那些決定“傾注所有資源和能力以跑贏市場”的公司提供了機會。

Pimco的Manny Roman也補充說,在歐洲市場通過主動管理“增加Alpha的機會相當大”。

AllianceBernstein的Onur Erzan預測,在主動管理的世界裡,最終會產生“數量有限的‘贏家’”。

就連被動投資巨頭貝萊德也強調其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其歐洲客戶業務負責人Sarah Melvin表示,在“駕馭近期的市場波動”時,投資者非常看重公司在公開和私募市場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