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臺幣強升投資「去美元化」 上半年歐洲基金與ETF規模刷6年新高
▲新臺幣現鈔示意照。(圖/記者陳瑩欣攝)
記者陳瑩欣/臺北報導
新臺幣兌美元今年以來狂升逾11%,但新臺幣兌歐元卻小貶1%,外媒指出,在這樣的資金氣氛下,臺灣投資人對美投資熱潮轉向,並以增加投資歐洲地區的基金、ETF,以分散資金配置。
根據截⾄6⽉底的彭博統計,臺灣本土發行的8檔歐洲基金與ETF規模回升⾄136.8億元臺幣,爲2019年底以來的新⾼。另外,彭博彙整投信投顧公會的數據顯示,臺灣⼈所持有在境外發⾏、以歐洲爲標的基金,上半年累計增加141.2億元,爲2021年以來最快的半年度增速。
《彭博社》報導,臺灣的金流變化爲亞洲出口導向國家的縮影,彭博分析,亞洲11大經濟體對美國股票與債券總投資額達到7.5兆美元。然⽽,面對川普高關稅威脅及去美元化的浪潮下,出口至美國並投資於美國的策略或持續轉向。
在此同時,在投資⼈減持與美元貶值的影響下,臺灣本土基金及ETF、標的爲美國的投資金額,在今年上半年大減5380.2億元臺幣,爲彭博2003年有紀錄以來最⼤半年度減幅。臺灣⼈持有的境外發⾏且投資美國的基⾦總金額在上半年減少1216億元臺幣,創公會網站⾃2006年有數據以來最大的半年度減幅。
臺灣投資⼈向來鍾愛美元資產,持有美國國債排名全球第11。不過,在經歷5⽉初新臺幣兌美元的史詩級升值後,⼀度使壽險業創下1455億元臺幣的單月匯損。大量持有美債ETF的散戶資產也⼤受打擊,於臺灣上市、追蹤美債的ETF在上半年⾒約33億美元的資金淨流出,使得資產配置多元化的議題浮上臺面。
摩根資產管理的環球市場策略師Agnes Lin表示,機構法⼈包括銀行與壽險業者等資金流⼊歐洲的速度很快,長期資產配置想要做分散的策略明顯,「不單單只是詢問,而是有把錢放進去。」該公司在臺發行規模高達51億元的摩根大歐洲基金,明顯感受到這波錢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