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法院:涉外、涉港澳臺案件中,家事案件和合同糾紛所佔比重較高
涉外新型案件比重上升。7月21日,北京朝陽法院發佈《涉外、涉港澳臺審判白皮書(2022年度-2024年度)》,通報涉外、涉港澳臺案件審判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白皮書顯示,2020年至2024年,朝陽法院共審結涉外、涉港澳臺案件4235件,其中2020年354件、2021年780件、2022年712件、2023年1308件、2024年1061件,共涉及70餘種案由、60餘個國家和地區。
“近年來,朝陽法院受理的涉外、涉港澳臺糾紛總體數量穩中有升,同時調解撤訴案件數量逐年增加,調解結案的佔12%,撤訴及其他方式結案的佔33%。”白皮書披露,從案由來看,涉外、涉港澳臺民商事糾紛中,離婚糾紛等家事案件和房屋租賃合同糾紛等合同糾紛所佔比重較高。涉外、涉港澳臺刑事案件中,涉及危險駕駛罪、故意傷害罪、盜竊罪、職務侵佔罪、毒品犯罪等20餘種罪名。
其中,新型案件比重上升。比如,在民商事案件中,涉及人工智能、跨境電商、涉外新業態勞動爭議、元宇宙與虛擬現實等創新產業案件53件;涉及國際借貸、新增資本認購、涉外商股東資格確認與股權回購、信用證議付等新型涉外商事案件9件;涉及比特幣、以太幣、數字證券等跨境虛擬貨幣財產案件7件。在刑事案件中,出現電信網絡詐騙、侵犯數據與網絡安全等具有跨國、跨境性質的新型犯罪。
朝陽法院奧運村人民法庭庭長白星暉介紹,該院受理的涉外、涉港澳臺案件呈現出涉外要素複合疊加的特點,涉案主體多元,包含國際知名人士、大型跨國企業、外資中小企業、國際組織等;案件類型新穎複雜,涉及數字版權、生命科學、信息通信等知產糾紛和跨境電商、金融投資、新業態用工等新興領域民商事糾紛;涉案標的種類多、價值高,既有境內資產又有域外資產,既有房屋車輛等又有股權期權、虛擬貨幣等,大標的案件屢見不鮮,部分案件標的額高達數億元。
“妥善審理此類案件的難度較大,對審判人員的專業性要求更高。”朝陽法院黨組副書記、副院長王國才表示,該院先後妥善審結了一系列重大有影響力的案件,這類案件易受到社會各界和國際輿論高度關注,其審理過程和結果對維護公平市場秩序、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意義重大,個別案件甚至會影響我國的國際形象。
爲此,朝陽法院探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涉外審判“朝陽經驗”:建立系統化、規範化的培育精品案例和統一裁判標準的機制,持續提升涉外審判質效;推進僑益保護,掛牌北京市首家“法僑工作站”;深化與北京融商“一帶一路”法律與商事服務中心、深圳市藍海法律查明和商事調解中心及高校等單位的合作共建,加強與北京仲裁委員會等單位的訴仲調對接,多元妥善化解矛盾糾紛;持續推動“北京法院涉外審判特色人才高地”建設,構建梯次化涉外審判人才培養體系,實現理論研究與司法實踐能力互促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