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將重點檢測麪包糕點7類食品脫氫乙酸鈉殘留量
北京商報訊(記者 趙述評)在新版標準中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強化劑都納入食品添加劑範疇;脫氫乙酸鈉不得在麪包、糕點等產品中使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以下簡稱新版標準)自2025年2月8日正式實施。2月27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發佈消息,截至2025年1月,北京市食品生產企業已全部落實新版標準要求。
據瞭解,下一步,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將對黃油、果蔬汁(漿)、麪包、糕點等7類重點食品開展專項抽檢,重點檢測脫氫乙酸鈉殘留量,如果發現問題產品,將及時實施下架,並追溯原料來源及生產流程。
新版標準將營養強化劑列入到食品添加劑中、修改了部分食品添加劑的使用要求、以及食品用香精、香料使用原則等。比如,在新版標準中維生素B12、葉酸等營養強化劑都納入食品添加劑範疇;脫氫乙酸鈉不得在麪包、糕點等產品中使用。
新版標準實施前,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採取多種形式對食品生產經營企業進行宣貫,讓相關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瞭解和掌握新版標準的規定要求,督促企業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新版標準實施以來,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加大監管力度,採取“掃碼檢查+非現場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重點檢查食品經營企業進貨檢查驗收制度落實情況,以及生產和製作的這類食品的加工製作情況,並有針對性地開展抽檢監測。從檢查和抽檢情況來看,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落實情況良好,未發現相關違法違規行爲。
北京市市場監管局食品生產安全監督管理處副處長龔慶華介紹:新版標準發佈以來,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組織食品生產企業等開展專題宣傳活動,解讀新版標準具體要求,有力推動企業全面落實新版標準要求。着重壓實食品生產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先後對全市食品生產企業開展專題培訓18次,確保企業知悉並落實新版標準。
全市市場監管部門已開展三輪次逐戶上門指導宣傳,“一對一”解答企業問題50餘件。督促食品生產企業將食品添加劑的合理使用寫入企業風險管控清單,要求企業對標對錶新版標準,主動開展產品配方、生產工藝以及包裝標識等方面的對照自查,嚴格按照要求規範使用食品添加劑。
同時,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實時跟蹤屬地生產企業情況實施閉環管理,建立新版標準落實任務臺賬,符合一戶銷賬一戶;並有序開展專項監督抽檢工作,推動新版標準落地實施。截至2025年1月,北京市食品生產企業已全部落實新版標準要求。
北京市食品檢驗研究院專家表示:新版標準與舊版標準相比,是基於食品添加劑安全性和工藝必要性的最新評估結果,修訂了部分食品添加劑品種和/或使用規定。比如新版標準中,變化最大的食品類別——罐頭食品,根據罐頭行業調查情況,罐頭食品均爲商業無菌,即無需添加食品防腐劑,也可保證罐頭食品較長時間不變質,所以在新標準中刪除了用於罐頭食品的具有唯一功能爲防腐劑和第一功能爲防腐劑的食品添加劑使用規定。主要涉及ε-聚賴氨酸鹽酸鹽、乳酸鏈球菌素、雙乙酸鈉(又名二醋酸鈉)、山梨酸及其鉀鹽、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又名脫氫醋酸及其鈉鹽)、穩定態二氧化氯等。再比如在新版標準中,黃油、果蔬汁(漿)、麪包、糕點等7類食品均不得使用脫氫乙酸作爲防腐劑,但仍然可以在醃漬蔬菜等5類食品中使用。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是常見食品添加劑,由於能較好地抑制細菌、黴菌和酵母菌,避免黴變,而且抑菌效率高,因此在食品領域被廣泛運用。新標準裡食品中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添加量最多隻能佔到0.03%到0.05%,按標準使用是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