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房子”啥標準?答案來了

2月12日,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發布《北京市平原多點地區“好房子”規劃管理相關技術要點(試行)》(以下稱《技術要點》),通過多項創新措施提升住宅品質,以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居住需求和城市發展的高質量標準。

這也是繼《北京市高品質商品住宅設計導則》印發後,北京按照總體規劃確定的“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城市空間結構,分圈層落實“好房子”規劃建設的又一政策舉措。

多項創新措施

據悉,此次發佈的《技術要點》適用於平原多點地區(順義區、大興區、昌平區、房山區及亦莊新城),城市副中心(通州區)可參照執行。

據北京市規自委介紹,《技術要點》主要考慮三方面內容:

一是,豐富居住空間形式,增強居民“獲得感”。通過陽臺、飾面層部分面積不計入容積率,適度提高“得房率”。以建築面積100和140平方米的戶型爲例,“得房率”可從80%提升至約90%。

二是,立足以人民爲中心,提升城市煙火氣,補充基礎公共服務功能。通過底層架空,配建鄰里共享公共空間,增設風雨連廊等方式,營造多樣化生活場景,滿足人民羣衆美好生活需要。

三是,優化小區空間佈局,提升小區形象品質。通過建築高度彈性管控,引導形成高低錯落的城市天際線,豐富城市空間形態。

北京市規自委表示,在《技術要點》制定過程中,將反映比較集中的設置陽臺、底層架空、共享空間、建築高度等問題作爲重要創新點。重點考慮了住宅項目新增供應和存量去化,既要通過適度釋放管理政策紅利,提振土地和住房市場信心,也要統籌考慮存量房去化以及新房和二手房的市場流通關係,爲住房市場長期穩定可持續創造條件。

在陽臺方面,每戶陽臺水平投影面積不大於套內建築面積的10%,且進深不大於1.8米的開敞或封閉陽臺均按照圍護結構外表面所圍空間的水平投影面積的1/2計入容積率,超出的部分按照圍護結構外表面所圍空間的水平投影面積計入容積率。

對於套內面積超過140平方米的住宅,可設置1處挑空空間,增加居住舒適度。挑空部分不大於兩層層高,水平投影面積不超過住宅套內建築面積的25%且不大於50平方米。

對於面積不超過建築基底面積50%、高度在4.9米以下的架空層,其建築面積不計入地塊容積率;超出建築基底面積50%或高度大於4.9米的部分按實際面積計入容積率。底層架空空間可用於健身、親子、閱讀、休閒等用途,補充公共服務功能,營造多樣化生活場景。

對於建築高度局部彈性管控需在土地供應前納入規劃條件。建築控高爲18米、24米、36米、45米的居住用地,允許建築高度局部上浮一檔,如45米可局部上浮至60米。

此外,住宅建築外立面採用磚石、金屬、陶板等耐久性高品質材料的,其飾面層不計入容積率,進而鼓勵開發建設企業多使用耐久性高品質材料,提升小區品質。

未來將繼續修訂完善

可以預見的是,對於那些注重居住體驗和舒適度的改善型購房者來說,“好房子”標準無疑是一個利好消息。

實際上,自2024年以來,全國多個城市通過優化土拍、地塊計容規則以及套型要求等方面,助力“好房子”建設,部分省份還相繼出臺了高品質住宅或“好房子”建設技術標準。

在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嚴躍進看來,北京所設定的“好房子”標準無疑具有引領性和示範性。面對土地資源的稀缺性和城市規劃的嚴格約束,北京在好房子政策中展現出克服重重困難的決心。儘管該政策中的許多內容與國內其他城市有相似之處,但北京在細節上的精雕細琢和高標準要求,卻凸顯了其致力於打造高品質居住環境的堅定信念。

嚴躍進表示,考慮到此類產品本身依然可以降低企業的開發成本,因此在產品品質提升的同時,房價總體會保持平穩,這也有助於進一步引導市場預期向好發展。結合2025年各類利好的購房政策和支持,購房市場的活躍態勢有望持續。

北京市規自委稱,下一步將定期開展《技術要點》實施評估工作,並在此基礎上持續收集各方需求和意見,按需對文件進行修訂完善。(來源:中房網)

文章來源:中房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