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發佈“中小學生身心健康二十條”

本文轉自:人民網

人民網北京5月13日電 (記者郝孟佳)日前,北京市委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印發《關於促進中小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身心健康二十條”)。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身心健康二十條”首次對學生身心健康進行一體謀劃部署,同步提升學生強健體魄和積極心理品質,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記者瞭解到,此次出臺的“身心健康二十條”共五大部分,20項具體措施,聚焦五育融合、學校主導、家庭育人、社會參與、組織保障,突出學校、家庭和社會三個層面環境建設,關注同伴、師生和親子三大關係的培育和優化。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強化五育融合,重點是使學生自身強,有效增強自身心理韌性和抗壓能力,讓每一‘育’都作用於學生的健康成長,讓學生擁有未來成長需要的強健體魄、心理素質和意志品質,使學生能夠從容面對未來學習生活工作中的壓力和挑戰。”

每名學生至少參加1個興趣小組或社團

在學校育人方面,組織形式多樣的班集體活動,積極支持學生融入學校、融入團體,建立學習小組、興趣小組、學生社團、“學伴”等互助機制,每名學生至少參加1個興趣小組或社團。引導學生正確理解同學間差異、正確處理同學間矛盾衝突。

“身心健康二十條”提出,鼓勵有條件的學校試點設立“成長導師”,對需要給予引導的學生制定支持方案,進行“一對一”幫扶指導。鼓勵教師做學生願意傾訴和求助的“大朋友”,建立“師生對話日”“心靈信箱”“午餐面對面”等溝通機制。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解析,此次出臺的“身心健康二十條”緊緊圍繞“育人”,關注每一名學生,不斷優化學生成長節奏,引導學校構建精準支持、持續發展、多元協同的育人生態環境,辦有溫度的教育、促學生有力量的成長。

六類情況做到“六必訪“

“身心健康二十條”提出,注重家庭建設,倡導家長每天與孩子“傾聽一刻鐘,活動一小時”。推動“家長會、家長課、家訪行”有效落地,鼓勵家長走進學校,深入瞭解教育教學實踐,參與學生身心健康活動。要落實落細家訪制度,對特殊家庭、行爲異常、情緒突變、學業困難、社交障礙、生活變故六類情況做到“六必訪”。

在學生健康使用網絡方面,“身心健康二十條”指出,要引導學生養成科學使用電子設備習慣,提升學生網絡素養,嚴格學校手機管理制度。強化家庭教育指導,鼓勵學生和家長共同開展“息屏行動”,減少對電子產品過度依賴。

在學生健康體檢制度方面,“身心健康二十條”明確,要開展學生常見病和健康影響因素監測、學齡前兒童遠視儲備量監測,重點關注和預防近視、肥胖、脊柱側彎等影響學生健康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