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95個重點發展街區全面完成控規編制

來源:北京日報

昨天,市政府新聞辦舉行“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深化規劃改革專場。市規劃自然資源委副主任楊浚介紹,《北京市控制性詳細規劃實施管理辦法》已經市政府批覆並正式施行,中心城區和新城地區“十四五”期間595個重點發展街區全面完成控規編制。

副中心試點推動“好街區”建設

繼黨中央、國務院批覆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市政府批覆各區分區規劃後,市規劃自然資源委組織各區,在鄉村地區進一步編制了鄉鎮國土空間規劃、在城鎮地區進一步編制了控制性詳細規劃。本市已構建起從“市”到“區”再到“街鎮”的規劃傳導體系。

“街區是各類空間要素的載體。這輪控規編制在中心城區和新城地區共劃分1152個街區,每個街區2到4平方公里不等。”楊浚介紹,對於科創產業類街區,各區要爲新質生產力落地保駕護航,做好“十五五”重點項目儲備和謀劃,保障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空間需求,推動產城融合;對於商業商務類街區,各區要優化新載體,依託商業消費空間佈局專項規劃,推動重點商圈改造提升和地標性消費項目落地。

規劃注重推進“好街區”建設,實現從“好房子”到“好街區”再到“好城區”的躍升。“目前我們正以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爲試點案例,推動街區整體謀劃,後續還將在各區選取部分試點,推動好街區整體見效。”楊浚介紹,規劃通過體檢評估,生成街區範圍內的任務清單和項目清單,爲政府公共投資、土地儲備供應、城市更新行動等提供指引,保證一張藍圖繪到底。

實施500個市屬老舊小區綜合整治

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必然要求,也是超大城市轉型發展的必由之路。市住建委副主任馬綮鴻介紹,今年第一批、第二批城市更新項目計劃清單已於2月初、3月底下達,項目共計2000餘個,爲一季度“開門紅”提供支撐。第三批項目計劃清單將在6月底前下達。

今年,本市城市更新重點打造“四個工程”,包括民生工程、發展工程、安全工程和示範工程。其中,民生工程包括實施核心區平房院落2000戶申請式退租和1200戶房屋修繕,推動整院退租、成片區更新改造,啓動實施20萬平方米危舊樓房改造,實施500個市屬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老樓加裝電梯完工600部等。

發展工程激活存量空間資源。今年本市計劃改造提升老舊廠房40處,實施100萬平方米老舊樓宇、50萬平方米低效樓宇更新改造,推動產業園區“騰籠換鳥”,促進產業資源和空間資源有效匹配,推動中關村等重點商圈改造升級,促進文商旅體多元消費業態融合發展。

安全工程包括改造老舊管線1000公里,啓動積水潭醫院新街口院區、安貞醫院朝陽院區等老院區病房改造提升,推動排水防澇設施改造、完成15處積水點治理,利用閒置空間挖潛建設停車位2.5萬個。

兩輪迴天行動計劃投用項目172個

發佈會上,朝陽、豐臺、昌平及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了規劃編制及項目實施情況。

“我們探索以控規帶動傳統居住區活力提升新模式,例如,在規劃實施率達97%的安貞地區,打造城市建成區更新示範樣板。”朝陽區副區長劉福澤介紹,該片區創新提出“小微拆改單元+綜合整治片區”的改造思路,爲30餘處衛生、養老等公共服務設施提供增補空間,並實施安貞新坊公共空間改造提升項目。改造完成後,安貞地區的綠化面積可增加近30%。朝外大街二期、太陽宮鄉“衆享拾光”、東四環沿線(窯窪湖橋西)等公共空間改造也在同步推進。

豐臺區在中心城區率先實現街區控規全覆蓋,高標準推進南中軸地區規劃建設,保障國家自然博物館、京東MALL等重點項目落地實施,並加快宛平博物館之城建設、長辛店老鎮城市更新和園博園升級改造。“長辛店老鎮先行啓動區已於2024年底實現開街亮相。”豐臺區副區長李國龍介紹,將加快推進長辛店老鎮城市更新,爲全國片區城市更新提供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

昌平區常務副區長倪娜介紹,全區106個街區控規全部啓動編制,8個鎮域規劃全部完成編制。兩輪迴天行動計劃投用項目172個,新建“雙創”空間60萬平方米,北清路快速化改造項目已基本完工,回昌路已建成通車。

經開區管委會副主任伊元甲介紹,將通過編制街區控規理清區域資源本底,探索工業用地複合利用、彈性增容等機制,進一步集約用地資源,提升產業承載空間。例如,對存量項目實施“彈性增容”政策,把曾經廢棄的底層廠房改造爲生物醫藥創新孵化基地,打造北京首個“工業上樓”標杆示範園區。(記者 陳雪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