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導致雲林海水變淡重創養殖 文蛤大量死亡地方建請中央救助

雲林海水變淡重創文蛤養殖造成大量死亡,縣府啓動3方會勘,縣長張麗善親往會勘並籲請中央啓動災害救助。記者蔡維斌/攝影

雲林縣文蛤全國產量最多,受728連續整月暴雨,海水被沖淡,造成口湖鄉文蛤死亡嚴重,公所初步速報268多公頃,縣長張麗善今天親自邀集公所、水試所啓動3方會勘,經勘查文蛤損失超過20%以上,建請農業部儘速啓動天然災害救助,協助早日復養。

至於文蛤受極端氣候影響,近年來產量大幅減少,甚至傳出大量死亡事件,水試所建議降低養殖密度並加強底土管理。青蚶養殖協會部分會員經實驗也證實減量養殖,確可增加育成率。

至於海水被強雨沖淡,縣長張麗善請農業處推動大埤酸菜每年產生多達上千噸的高鹽廢水,轉化爲養殖液肥的可行性,既可解決酸菜廢水影響環境,且可在雨季用來補充魚塭水質鹽度,一舉兩得。

雲林文蛤養殖面積3464公頃,產量31450公噸,產值約17.1億,全國排名第1,主要分佈於臺西、口湖兩鄉面積逾1300公頃;最近丹娜絲颱風過後,接着連下整月的暴雨,溪水暴漲,大量淡水往出海口流動,甚至倒灌到沿海各大排支流,導致用來補充文蛤養殖鹽度的海水變成淡水。

業者說,雨已停多日,迄今甚至有不少中、小排的尾端仍是淡水,文蛤養殖水鹽度須在1至2.4度之間,魚塭池水被雨水沖淡,用來補註海水的中、小排水的鹽度也幾近零,文蛤無法在純淡水中生存,造成大量死亡。

縣長張麗善今天啓動3方會勘,親赴勘災,口湖鄉長李龍飛說,公所速報受損達268多公頃,會盡速彙整轉給縣府。張麗善表示,經縣府、公所、水試所3方會勘,文蛤損失確已超過20%,除請各鄉鎮速報延遲性災損,並希望農業部儘速啓動天然災害救助。

蚶仔寮養殖漁業生產區主委楊清照及業者蔡春常指出,近年來曾減量養殖,每公頃從170萬粒蛤苗,減爲120萬粒,且加強換池消毒,這次颱風強雨確可倖免受災,證實降低密度確可提高育成率。

至於海水被沖淡,張麗善說,縣府與臺大合作研究大埤酸菜轉化爲高監液肥並在部分養殖區實驗,已獲初步成效,將責成農業處提供液肥給業者用來補充水質鹽度,提高生產力,也解決酸菜廢水污染環境窘境,作爲「廢物利用」的成功範例。

雲林海水變淡重創文蛤養殖造成大量死亡,縣府啓動3方會勘,縣長張麗善親往會勘並籲請中央啓動災害救助。記者蔡維斌/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