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氣候重創文蛤養殖 屏科大出手輔導提升近4成效益
雲林縣政府爲解決文蛤減產、暴斃情況,請屏東科技大學進行專案輔導,漁民收成明顯提升,縣府20日表示未來將擴大輔導,永續文蛤養殖產業。(張朝欣攝)
爲因應極端氣候導致文蛤減產、暴斃,雲林縣政府請屏東科技大學獸醫學系南區魚病中心團隊進行專案輔導,經過3年多實地操作,受輔導的10餘名漁民平均收成提升39.5%,20日雲林縣長張麗善前往口湖鄉文蛤養殖示範池勘查,未來將擴大輔導至臺西、麥寮等文蛤養殖鄉鎮,永續雲林文蛤養殖產業。
雲林縣政府爲解決文蛤減產、暴斃情況,請屏東科技大學進行專案輔導,漁民收成明顯提升,縣府20日表示未來將擴大輔導,永續文蛤養殖產業。(張朝欣攝)
雲林縣文蛤養殖面積超過3400公頃,年產量逾3萬公噸佔全臺6成,產值達28億元左右,是國內文蛤最重要的產地,主要分佈在沿海臺西鄉、口湖鄉與麥寮鄉。近年來由於氣候遽變,季節交替溫差大、夏季持續高溫,導致文蛤經常減產,甚至出現大量暴斃情況,縣府爲協助漁民,與學界合作找出解決之道。
張麗善表示,藉由屏科大獸醫學系專業團隊的專案輔導,協助漁民改善養殖方式,輔導至今約3年,成效明顯可見,並建立一套養殖健康服務模式,今年將以口湖的成功養殖經驗推廣至其他鄉鎮,採小班制進行輔導,結合口湖漁民許宏德研發的「智慧化無人養殖飼料船」,以母雞帶小雞方式推廣科學養殖,讓更多漁民受惠。
屏科大獸醫學系副教授蔡明安提到,團隊透過長期監測文蛤養殖池藻相,輔導益生菌、光合菌使用,並配合各項水質監測數值,以及通訊軟體線上諮詢等方式,及時且有效解決漁民養殖期間的各種問題。今年將辦理多場小型講習會,培養更多青年漁民投入文蛤產業,讓研究成果與現場經驗傳承下去。
蔡明安說,目前文蛤養殖問題包括水質不良、氣候異常、底土惡化、細菌感染、似殼菜蛤與孔雀蛤入侵、大型藻類增生與藻相問題,經團隊輔導已逐漸改善。未來將成立文蛤養殖青農班、持續推廣教育訓練、擴展口湖經驗。
縣防疫所所長廖培志指出,養殖文蛤減產因素衆多,目前產學界仍在持續探究中,一般認爲,「預防勝於治療」是因應病害的最佳方法。唯有持續優化養殖技術,並建立文蛤養殖SOP,協助漁民以科學方式養殖,纔是文蛤產業長遠發展的重點工作。
漁民認爲,面對極端氣候,必須想辦法讓文蛤體質更加強壯,才能因應強降雨、水質與溫度遽變等挑戰。另外,也要進行種貝改良,雲林文蛤因種貝長期未改良,出現基因弱化情況,希望透過政府農政單位與學界合作,儘快找出強壯種貝進行基因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