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暴雨文蛤殼堆山 雲林縣府巧變「轉廢爲寶」
雲林縣政府爲去化文蛤殼,設置2處廢文蛤殼暫置區,2日縣環保局表示已去化約3864公噸,除作爲飼料、肥料,還可製成「海毛紗」,轉廢爲寶。(張朝欣攝)
雲林縣爲國內文蛤主要產地,近年來文蛤經常出現大量死亡情形,廢棄文蛤殼如何去化困擾養殖業者,縣府因此在口湖鄉、臺西鄉各設置1處廢文蛤殼暫置區,2日縣環保局表示自2021年起至今年6月底,共去化約3864公噸,除作爲飼料、肥料,還可配合寶特瓶抽絲製成「海毛紗」環保布料,轉廢爲寶。
雲林縣文蛤養殖面積約3464公頃,產量約3萬1450公噸,產值逾17億元全國第1,主要分佈臺西鄉、口湖鄉,近年來因極端氣候等因素影響,文蛤經常傳出大量暴斃災情,今年丹娜絲颱風及0728西南氣流連續暴雨,雲林養殖文蛤幾乎全軍覆沒,大量文蛤殼堆積如山。
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科長廖崇圜表示,縣府在口湖鄉、臺西鄉分別設置1處廢文蛤殼暫置區,自2021年起至今年6月30日止,入場量共約4900公噸,交由臺西鄉「裕益灰」、「寶島灰」2家加工廠再利用去化量約3501公噸,濁水溪鋪設抑制揚塵去化量約363公噸,其餘持續去化中。
廖崇圜說,除將文蛤殼鋪設於濁水溪高灘地固沙,也媒合縣內加工廠協助回收製成飼料添加物,縣內企業摩力科技更運用文蛤殼、牡蠣殼磨粉後加上寶特瓶抽絲製成「海毛紗」環保布料,具有抗靜電、快乾、輕柔等特性,且文蛤殼的主要成分爲碳酸鈣,有天然抑臭功效,可說是「轉廢爲寶」。
環保局指出,目前文蛤殼的再利用,主要朝衣物材料、飼料、肥料方向,也持續提供給相關單位作爲濁水溪鋪設抑制揚塵材料。未來將設法找出更多的再利用方式,更多元的進行去化。事業單位如有需要申請文蛤殼再利用,可向縣農業處申請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