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資金可投資基礎建設上路 潛在投資案上看百億元

國發會法制協調處長林豐文。記者洪安怡/攝影

國發會宣佈,即日起開放保險業申請投資基礎建設,目前已有民間業者提出具體投資構想,潛在建設項目包括物流中心、環境污染防治設施、數位建設及多功能農業設施,預期將吸引壽險資金投入逾百億元民間建設案,帶動國內整體建設質量提升。

國發會指出,過去保險業資金多數僅能投入公共或社會福利事業,如今金管會協調修正「保險業資金辦理專案運用公共及社會福利事業投資管理辦法」,新增「基礎建設」爲專案投資標的,國發會亦通過「促進民間參與基礎建設認定原則」,讓保險業資金可投入由民間興辦、具公共利益性的建設或服務,藉以引導壽險資金參與國家發展建設。

依新制,凡具促進公共利益性質、可提升公衆生活品質、支持農工商生產基礎、加速社會經濟發展或增進國家整體利益的建設與服務,均可認定爲基礎建設項目。主管機關可依政策需求公告特定項目,不需再經《促參法》程序辦理。

基礎建設項目涵蓋社會、產業及民生三大類,包含醫療與社福設施、觀光遊憩與綠地建設、科技與數位基礎設施、農業及資源循環再利用設施,以及交通管道、電力與綠能等公共工程。

爲簡化流程,國發會也設立單一窗口提供線上申請服務。業者可透過「行政院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推進專案會議—法規調適專區」(https://gov.tw/GsX)提交申請,國發會將依申請內容轉送中央或地方主管機關審查,以協助民間建設加速獲得保險資金挹注。

國發會法制協調處長林豐文指出,截至今年6月底,保險業可運用資金約新臺幣32.5兆元,其中專案運用及公共投資僅0.15兆元。藉由此次開放,可望提高保險資金運用彈性,鼓勵壽險業投入長期穩定的基礎建設投資,金管會後續也將研議相關風險係數的調整,提升投資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