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億基金經理們的“隱形”操作曝光,科技醫藥消費各有所愛

隨着公募基金2024年年報披露收官,基金經理的“隱形重倉股”操作路徑浮出水面。作爲觀察頭部基金經理調倉動向的“關鍵密碼”,持倉排名第11至20位的個股往往暗含其對市場的前瞻性佈局。

梳理髮現,張坤、葛蘭、朱少醒、傅鵬博、劉格菘等“頂流”基金經理們的隱形重倉股調倉路徑各有不同,但真金白銀投票的方向,折射出基金經理對後市結構性機會的預判。在業內人士看來,對於主動權益基金而言,相對於較爲穩定的前十大重倉股,隱形重倉股更能反映資金短期內的配置偏好。

在易方達基金副總經理張坤看來,終極意義上,企業的買家是自己,當估值便宜時,上市公司應該具備買下自己全部流通股的能力。當然這對於長期投資者來說回報過高,由於投資者之間的競爭,股價最終會上漲,導致回報下降。

“在過去幾年,不少中國優質上市公司在股東回報方面有質的提升,市場很可能低估了這對投資者回報的長期效應。”張坤認爲,公司治理的差距會越來越顯著地反映在估值差異上;自由現金流是投資者回報的唯一可靠來源。

“隱形牌局”各有傾向

與季報僅披露前十大重倉股不同,基金年報會披露該產品的全部持股情況。而所謂“隱形重倉股”,正是指持倉佔比排名第11位至第20位的重倉股。從部分知名基金經理所管基金的年報來看,在隱形重倉股的個股選擇上,他們各有青睞。

張坤目前在管總規模已經降至589.41億元。以其管理規模最大的易方達藍籌精選爲例,年報數據顯示,該產品持股更加集中,較上一年同期的101只縮減至41只個股。張坤錶示,調整了科技、消費和醫藥等行業的結構。

除了此前季報就披露過的前十大重倉股外,第11至第20只重倉股合計佔基金淨值比14.81%。其中,持股市值佔基金淨值比在3%以上的個股有3只,分別是新秀麗(5.27%)、分衆傳媒(4.09%)和鉅子生物(3.2%)。三者均屬於消費類公司,且較上期均有不同程度地加倉。

中國國貿(600007.SH)、香港交易所(00388.HK)、邁瑞醫療(300760.SZ)等個股則遭張坤明顯減倉,伊利股份(600887.SH)、魚躍醫療(002223.SZ)、歐派家居(603833.SH)、李寧(02331.HK)等均被清倉賣出。取而代之的順豐控股(002352.SZ)、蘇州天脈(301626.SZ)、天合磁材(603072.SH)、上大股份(301522.SZ)等,均爲易方達藍籌精選首次買入的個股。

富國基金知名基金經理朱少醒的“隱形重倉股”所顯示的加倉方向,同樣是消費行業,例如華利集團(300979.SZ)、農產品(000061.SZ)、星宇股份(601799.SH)等標的;而巨星科技(002444.SZ)、藍曉科技(300487.SZ)則遭減持。同時,他大幅減持了酒類個股,如對山西汾酒(600809.SH)減倉60%,對青島啤酒(600600.SH)的持倉則下滑43.58%。

此外,部分基金經理則更爲關注人工智能等科技賽道。以百億基金經理傅鵬博、朱璘共管的睿遠成長價值爲例,該產品下半年組合對持倉調整較多,去年四季度和今年年初加大科技類行業和公司的佈局,“科技含量”明顯提升。

從隱形重倉股的變化來看,睿遠成長價值有8只個股出現更替,對石英股份(603688.SH)、伯特利(603596.SH)的持倉分別大增1236.96%、563.55%;藍曉科技、邁瑞醫療、寒武紀-U等個股則新進其中,持倉佔基金淨值的比例均超過1%。

看好科技行情還有“300億”級別的基金經理劉格菘。他管理的廣發小盤成長依然重點關注新能源車、電子、光伏及產業鏈、鋰電池、軍工等方向。去年下半年,該產品將個股數量壓縮至19只,並大舉加倉天合光能(109.84%),同時新進大全能源、航天電器。

醫藥復甦機會來了?

近來,沉寂許久的醫藥賽道有所升溫,多隻醫藥基金的業績也隨之好轉。Wind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超過九成的醫療主題基金今年以來實現正收益,年內收益率超過10%的產品佔比超過一半。這一業績表現也再次讓重倉該賽道的投資者心生期待:跌了四年的醫藥板塊終於要熬出頭了?

作爲醫藥賽道的知名基金經理,管理規模超400億元的葛蘭,調倉換股的動向引發市場關注。目前,她共管理3只產品,分別是中歐醫療健康、中歐明睿新起點和中歐醫療創新。中歐醫療健康是規模最大的產品,截至去年底的基金規模爲320.87億元。

以該產品爲例,中歐醫療健康共配置了141只股票,較上半年增加了27只;下半年持股換手率達到43.5%,是近三年來的以半年維度的最高值。對比近兩期的配置來看,相較於前十大重倉股的減多增少,葛蘭在“隱形重倉股”方面反而動作良多。

10只“隱形重倉股”中有8只獲得加倉,6只增幅超過100%。其中,信立泰(002294.SZ)的持倉增幅最爲突出,加倉幅度高達2864.03%,持倉從上一期的61位飆升至第17位。財報數據顯示,信立泰去年營收同比增加19.22%,淨利潤同比增加4.19%。

此外,人福醫藥(600079.SH)、科倫藥業(002422.SZ)、華海藥業(600521.SH)、海思科(002653.SZ)等公司亦獲得葛蘭的加倉;而片仔癀(600436.SH)、益豐藥房(603939.SH)則被減持。在隱形重倉股中,人福醫藥和華東醫藥的股價漲幅相對領先,去年下半年分別上漲37.1%和26.01%。

葛蘭認爲,去年國內醫藥政策框架總體穩定,以“高創新性”“高臨牀價值”“高性價比”爲導向的產業支持方向未發生根本性變化。支付端擴容有望成爲醫藥行業的重要增長動力;此外,嚴肅醫療合規化常態化推進,醫院端與企業端已逐步適應新環境,行業持續恢復。

在她看來,創新驅動、OTC、消費醫療等領域是其持續聚焦的賽道。其中,創新藥械及其產業鏈爲核心佈局主線,政策端國家持續支持、海外進入降息週期且投融資回暖、國內企業研發能力提升使得相關公司仍有着較大的成長空間。

展望2025年,葛蘭表示,行業有望迎來估值與業績的雙重修復,最爲看好創新產業鏈。其中,創新藥械作爲新質生產力的代表,在政策支持、臨牀推進與資本助力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企業核心競爭力從單一產品優勢向全球化研發、商業化能力延伸。

“頂流”們如何看後市

今年以來,科技賽道成爲市場投資的大熱門,也成爲基金經理們討論的重點話題之一。“2025年是科技大年,已經成爲最明確的投資主題。”傅鵬博表示,DeepSeek強烈催化下,“人工智能+”行情快速演繹,大型互聯網企業接入DeepSeek凸顯開源模式的強大連鎖效應。

傅鵬博認爲,其他科技類主題,如智能駕駛、固態電池、低空飛行等等,關鍵性產品不斷推向市場,新的運用場景不斷涌現,從上而下的產業政策支持行業發展,這些對資本市場的正面影響顯而易見。

“2025年以來,市場已經做出的投資選擇是:佈局和深挖科技類資產,如和人工智能、智能駕駛直接相關的板塊和對應公司,以及由此派生的將新質科技技術和產品運用到傳統業務的公司。”傅鵬博稱。

張坤錶示,國內人工智能創業公司和頭部互聯網企業最近推出的大模型都得到了好評,追近了與世界領先企業的距離。“有意思的是,這些企業並不是人工智能浪潮之初市場最看好的企業,我們也無法預料它們一定能笑到最後。市場經濟的魅力就在於此”。

“我們對2025年整體經濟環境保持樂觀態度。”劉格菘也直言,科技成長行業的產業趨勢有望獨立於經濟週期,走出一枝獨秀景氣行情的概率在提升,科技在提升全社會生產效率方面正發生新的變化。

“不同於過去兩年的概念性炒作、無核心技術的供應鏈受益的情況,本輪科技變革基礎核心技術能力的國產化進展已落實,無論從成本端還是可行應用的創造力,國內相關產業鏈的人才、技術、開發效率均有顯著優勢,我們對本輪科技成長行情的獨立優勢抱有較大信心。”

朱少醒則認爲,與其去做高難度的節奏預測,不如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自下而上的個股選擇上。當前市場的整體估值不貴。部分經歷過多年考驗的核心資產公司估值已經非常合適。

“我們不打算押注風格,指數的整體較低水位意味着選股環境友好。”在朱少醒看來,對當下的權益市場應該保持樂觀,理性的長期投資者應該做的是以合理的價格耐心收集前景遠大的優秀公司的股票,等待公司自身創造價值的實現和市場情緒在未來某個時點的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