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內障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醫師揭視力模糊背後的真相
中時新聞網拍攝
白內障年輕化,視力霧霧的民衆切記勿諱疾忌醫。(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制)
「我望向你的臉,卻只能看見一團雲霧。」這不一定是老花眼或近視加深,更 可能是白內障的前兆。近年來白內障有年輕化的趨勢,竹北大學眼科診所何奕 瑢院長提醒,白內障若拖太久,不只視力會逐漸惡化,還可能增加手術難度與 併發症、增加手術風險,因此「及早發現、適時治療」,才能守住靈魂之窗的清晰與安全。
何奕瑢院長形容,眼睛就像一臺照相機,水晶體就像鏡頭,視網膜則是底片。
白內障是視力模糊最常見的原因之一,原先清澈透明的水晶體,能讓光線順利聚焦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楚的影像。然而隨着年齡增長,或因糖尿病、高度近視、外傷等因素影響,水晶體會逐漸混濁,就像透過一片擦不乾淨的窗戶,看出去視線會變得模糊,甚至出現多重影像、眩光等,難以看清外在世界。
老化、退化、糖尿病、高度近視是導致白內障的 4 大主因。(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制)
幾乎每個人一生中都會罹患白內障,如同年長者會長白頭髮一樣,是自然老化 的現象。但發生年齡因人而異,有些人 40 歲左右就出現症狀;也有人直到 70 歲左右纔開始發病。何奕瑢院長也表示,糖尿病、高度近視者更是白內障的高 風險族羣,除了平常留意用眼狀況外,也務必要定期檢查視力。
糖尿病高血糖對於白內障影響甚鉅。(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制)
白內障最常見的症狀包括,視力模糊、光暈變多、變大、近視度數逐漸增加、散光度數改變,以及出現多重影像等情況,雖然白內障不是需要立即處理的急症,但它就像溫水煮青蛙,會不知不覺中讓視力越來越模糊、嚴重影響視力;若等到白內障過熟後才進行處理,恐會增加手術困難、產生併發症及增加手術風險等。
隨着科技進步,白內障手術已相當成熟,可點麻藥水即產生麻醉止痛效果,手術當天即可回家休息。
目前主要有 2 種手術方式,分別爲「超音波乳化術」與「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 ,二者皆爲微創手術,傷口僅約筆芯大小。
差別在於,健保提供的「超音波乳化術」是以顯微鏡搭配醫師肉眼判斷,利用手術器械進行手工操作;而「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手術」則是結合電腦斷層掃描進行導航定位,透過高精準的飛秒雷射製造切口、製作精密的前囊袋,以利於穩定人工水晶體位置居中擺放,並預先切割水晶體,提升了手術精準度、降低手術風險。
至於該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人工水晶體,何奕瑢院長建議,應根據個人工作生活型態與視覺需求來決定,原則上白內障手術通常一生只有一次,及早發現、適時安心治療,才能讓靈魂之窗重拾清晰,不再錯過這世界的美!
民衆可根據需求,選擇適合自己、滿足未來生活需求的人工水晶體。(圖片來源/中時新聞網 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