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老師視力突然退化是老花?醫揭真相:白內障提早報到

▲板橋燦明大學眼科診所劉冠麟院長。

【企劃特輯】

年僅50歲的中年老師,年輕時曾接受過近視雷射手術治療,原以爲視力已無大礙,未料近期視力狀況大不如前,甚至影響日常教學與生活品質,就醫檢查後才驚覺問題出在悄悄來襲的白內障!由於老師職業需求對中近距離視力要求高,且該名老師有夜間開車需求,同時考量曾做過近視雷射手術者較易產生夜間眩光,因此在醫師建議下,選擇植入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術後視力大幅改善,遠中近距離皆清晰,也擺脫了夜間眩光困擾,大幅提升教學與生活品質。

3C世代視力拉警報!白內障年輕化趨勢浮現板橋燦明大學眼科診所劉冠麟院長指出,在過去,白內障的好發年齡雖以60歲以上年長者爲主,但隨着3C產品與科技日新月異,國人日常生活中長時間盯着螢幕、手機,導致眼睛提早出現老化跡象。根據近年臨牀觀察顯示,55歲以下因白內障導致視力模糊的個案數量逐漸攀升,尤其高度近視與長期使用3C產品,更可能導致水晶體提早混濁,使白內障提早報到。他提醒,白內障的初期症狀常被誤認爲老花眼或視力疲勞,呼籲民衆若出現視力模糊、畏光等問題,應儘早就醫檢查。

用眼習慣改變 中近距離視力需求大增成選擇關鍵現代人長時間使用電腦與手機,導致視覺需求已從過往的遠距爲主,轉變爲遠、中、近距離並重。劉醫師說明,遠距離視力多應用於日常生活、開車;中距離則常見於使用電腦、觀看儀表板等等;近距離則涵蓋閱讀文件、手機等操作。由於上班族與青壯年者長時間盯着電腦、手機螢幕,中近距離視力需求大幅提升,病患在接受白內障治療或選擇人工水晶體時,應充分考量自身生活習慣與視覺需求,才能在術後恢復良好的視力品質。

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優勢多 夜間光暈也能改善劉院長表示,人工水晶體依照需求設計大致可分爲單焦點、三焦點與延焦段三種類型,其中延焦段又可細分爲短延焦及長延焦,相較於傳統單焦點水晶體僅提供遠距離的清晰視力,近距離閱讀仍需依賴老花眼鏡,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則具備從遠到功能性近距離(約45cm)的連續視力範圍,能有效滿足開車、使用電腦、閱讀書籍或手機等多樣生活需求。劉院長進一步補充,新一代長焦段人工水晶體更採用非繞射光學設計,能大幅減少傳統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在夜間容易產生的光暈與眩光問題,即使在昏暗或複雜光線下,仍能維持良好的視力清晰度與對比表現,對於有中近距離視力需求者而言,是兼顧日常便利與夜間視覺舒適的理想選擇。

手術爲唯一有效治療 選對人工水晶體更關鍵不少民衆視力模糊時,常以爲只是老花或眼睛疲勞,便自行配鏡因應,卻反而錯過白內障的黃金治療時機。對此,劉院長提醒,針對白內障的治療,藥物雖可短期延緩惡化,但無法逆轉混濁水晶體的狀態,目前唯一有效方式仍爲手術置換人工水晶體。若出現視線模糊、畏光、夜間眩光等現象,務必及早檢查,避免拖延導致生活與工作品質受影響,同時,術前病患應與醫師討論並透過詳細檢查確認眼部條件,並根據日常視覺需求選擇合適的人工水晶體。隨着科技進步,人工水晶體種類愈趨多元,只要選對對策,即使白內障提早找上門,也能保有清晰視界、自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