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行業危機背後的因素分析
白酒行業危機背後的因素分析白酒近30年曆史總共發生3次顯著危機,基本上每10年發生一次,這背後的主要原因是經濟的週期,而白酒的需求離不開經濟週期,無論是消費人羣的變化,還是政務——商務等改變,也都是受制於經濟週期。具體來看,白酒價格受居民收入、消費水平、貨幣效應影響,與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社零總額、CPI、M2 增速正相關;同時,白酒產量與GDP、基建投資、工業企業利潤增速正相關,這個就是來自於白酒的商務屬性了,說白了,請客送禮就是跑工程的標配。
白酒行業總產量從1998年開始連續6年負增長,2003年已萎縮至331.35萬噸,不及1997年總產量的一半,這是結果,造成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國內經濟增長受到波及而放緩;其次,行業內有山西朔州惡性假酒案;接着還有“控制總量,調整結構,扶優限劣,降耗節糧”的國家管控。轉機來自於2003年中國加入 WTO,經濟重新高速發展,這樣政務需求,商業需求都來了,白酒行業迎來了從2003到2013年的黃金髮展十年,白酒股在這個週期可謂是賺得盆滿鉢滿。
盈虧同源,推動行情的動力,就是隨後下跌的原因。官方限制三公消費,讓政務需求快速下井;隨後是行業塑化劑時間,接着是經濟的走弱,這意味着行業發動機都熄火了,自然就迎來了行業調整,行業指數調整幅度超過60%,當然必須要說這裡面還有股市方面資金槓桿熊市的加成,可以說所有利空因素總是扎堆爆發,這也讓行業調整時間大大縮減。
這一波之後,國家刺激經濟,開始推動房地產市場,而這商務需求完全填補了政務需求下降的缺口,重新刺激行業消費;而經濟的恢復,同時股市方面藍籌股修復,漂亮50行情,都是推動白酒行業的關鍵。這一波2016-2021年初的反彈,是市場各行業龍頭,各種“茅”的活躍,也不單純是白酒股,所以隨着2021年初瘋狂衝頂,春節後市場構築大頂,這一批各類“茅”更是一路調整至今,近4年的情況。這期間,經濟結構發生了很大概率,房住不炒的地產弱週期是最大的改變,人們消費有降級和平替現象,所以相關白酒行業又是迎來了調整。消費降級的影響日本在失落二十年週期中,有明顯的消費平替和消費降級,人們更注重性價比,這個因素是不可逆,即人們開化之後,就會延續了,哪怕是收入重新高速增長;這個對白酒行業也有影響,尤其是人們注重健康和商務需求減少後,烈性白酒的確是大幅下降的。
在消費降級週期中,有一些消費者的行爲在短期內改變了之後是會有長期結構性的影響的。消費者會在手頭更緊的時候去選擇買便宜一些的奶,我們也的確看到奶企在降價促銷,Costco、山姆等渠道也在大刀闊斧的降價/引進燕麥奶等競品(現在也賣的非常便宜了)。以牛奶爲例,中國的奶價長期高於海外,其中有成本因素,但同樣有特質因素。伊利毛利率常年在30%+,銷售費率接近20%,這是奶企長期投放廣告的成本結構所導致的。
如果消費者喝慣了便宜的奶,並且發現這也挺不錯的,即品牌的因素弱化了,奶企相對於渠道的議價權在收縮,自然會降低成長性。我們要格外警惕消費者行爲的結構性變化。短期業績承壓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已是事實,作爲投資者需要識別的是,哪些行爲的變化是永久性的,哪些行爲變化只是週期性的。
同時,要注意,白酒是耐用品,不是快消費品和牛奶不提供,因此價格上升週期容易出現層層囤貨,但在需求下降價格下跌週期也會讓去庫存變得時間較長,這是白酒在消費中的特有屬性,也意味着如果沒有轉機因素出現,其比快消費低迷週期會更久。有了這樣的鋪墊,我們再來審視長週期中的行業變化,就會有了思路。接下來,我們擴大視野,看懂如今消費時代的賺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