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來由的莫名「emo」 精神科醫分析4大背後原因

▲現代人常常莫名emo,醫師分析4大背後原因。(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emo」是現在很流行的用語,代表憂鬱、焦慮、煩躁等情緒。精神科醫師指出,常聽到很多人說自己莫名emo,其實常見4大原因,包括「壓力累積、自我期望過高、社交媒體影響、生理因素」,建議可放慢步調、透過運動、接觸大自然,甚至尋求專業幫助,來幫助自己走出「emo」情緒。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所謂的「emo」其實是英文「emotional」縮寫而成,取其「情緒化」的意涵,年輕人常講的「我emo了」,有「我很鬱悶」、「我不開心」的意思,但不一定是憂鬱症那麼嚴重,這通常源自壓力、焦慮或生活中的小事累積,有時對自己期望過高或壓力過大,會讓情緒變得難以預測。

至於爲什麼會有莫名emo?楊聰財也進一步分析背後原因,第一是「壓力累積」,長期的生活壓力累積,當壓力無法釋放時,焦慮、抑鬱等情緒會悄悄產生,讓人覺得什麼都沒做,卻好像很累。

第二是「自我期望過高」,有時候人會對自己設下很高的目標,卻無法達到預期的結果,這樣的失落感也是會逐漸累積。第三是「社交媒體影響」,現代人每天接觸大量的資訊,無論是朋友的近況還是網路上的各種動態,都會讓人不自覺與他人比較,進而對自己產生焦慮感。

第四則是「生理因素」,有時候會因爲身體的某些變化(像是荷爾蒙波動、缺乏運動等)而影響情緒,造成無來由的情緒波動。

至於該如何走出「emo」情緒?楊聰財建議,第一步就是要放慢步調,別再對自己要求太高,給自己一些放鬆的時間,可以幫助自己重新找回平衡,也可以透過運動和接觸大自然舒緩壓力,以及幫助大腦釋放正面情緒,另外,也可以與信任的人聊聊和尋求專業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