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會談的政治算盤:川普、歐洲、烏克蘭,與臺灣的鏡像

▲▼ 川普會晤歐盟領導人 。(圖/翻攝 白宮官方IG)

田俊雄/東華公共事務研究學會榮譽理事長、中華戰略學會永久會員

2025 年 8 月 18 日,白宮舉行了一場備受矚目的會談。美國總統川普、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以及多位歐洲領袖齊聚一堂,討論俄烏戰爭的停火與談判前景。表面上,這是一場追求和平的外交努力;實際上,它更像是一場政治秀與權力角力。對臺灣而言,這不僅是遙遠的國際新聞,更是一面鏡子,折射出臺灣未來可能面臨的困境與抉擇。

川普的算盤:和平製造者的形象工程

川普的外交風格一向以「交易化」著稱。他明白,美國社會對烏克蘭戰爭的耐心正在消耗,而他若能以「談判」而非「戰爭」結束這場衝突,將成爲他的歷史資產。

因此,川普在會中提出「類北約安全保障」的構想,但刻意避免承諾美軍直接介入。他同時強調願意安排「澤倫斯基與普京的三方會談」,把自己塑造成唯一能與俄羅斯談判的西方領袖。

對川普而言,這場會議最重要的不是協議是否真正落地,而是如何將自己定義爲「和平締造者」。換言之,他追求的是政治形象與歷史定位,而非具體的安全架構。

歐洲的焦慮:避免成爲犧牲品

歐洲領袖集體出現在白宮,表面上展現團結,實際上是因爲深切的焦慮。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長期承受難民、能源與經濟壓力,亟需戰爭降溫。但他們最害怕的是:川普是否會把烏克蘭當作交易籌碼,與俄羅斯達成妥協?

歐洲的訴求很清楚:必須「先停火再談判」,避免戰爭繼續擴散。但他們缺乏主導力,仍仰賴美國的安全庇護。這種矛盾導致歐洲在談判桌上不僅是參與者,也是潛在的被動接受者。

換言之,歐洲需要和平,但卻沒有足夠的實力掌控和平進程。這正是中型大國在大國博弈中的典型困境。

澤倫斯基的兩難:戰場與談判桌之間

對澤倫斯基來說,這場會談既是機會也是陷阱。戰場上,烏克蘭軍力日漸疲憊,西方援助逐步減弱。他必須展現「柔軟外交」來換取支持,這也是他選擇穿上西裝、向川普遞上親筆信的原因。

但問題在於:若在戰場失去領土,烏克蘭將被視爲戰敗;若在談判桌上妥協,則會被指控出賣國家。無論哪種情境,都可能動搖他的政治根基。

澤倫斯基的無奈在於,他的選項已經被削減到只能在「不滿意的結果」中做選擇。他既無法放棄抵抗的敘事,又無法承受無止境的戰爭消耗。

▲烏克蘭哈爾科夫遭俄羅斯空襲。(圖/路透)

媒體的觀察:謹慎樂觀,質疑不減

國際媒體普遍報導這場會談「氣氛良好、展現建設性」,卻同時強調「缺乏具體成果」。路透強調「留下疑問」,《衛報》呼籲「觀察實質行動」,《華盛頓郵報》則直言「若無軍事支撐,和平承諾終究是空話」。

值得注意的是,多數報導着墨於澤倫斯基的姿態變化,從軍裝到西裝的轉換,被視爲他在外交語境中的妥協。這提醒我們,在戰爭與外交併行的時代,領袖的形象往往比政策更容易被捕捉與放大。

然而,媒體也普遍質疑:這是否只是一場「川普主導的舞臺劇」,真正的戰爭問題是否依舊懸而未決。

臺灣的五大啓示

這場白宮峰會雖然關於俄烏,但其邏輯對臺灣具有高度參照性。

1. 外交姿態與核心利益的平衡:

澤倫斯基以「柔軟」換取談判空間,但領土問題仍不可退讓。臺灣同樣需要靈活外交手腕,但必須堅守主權與民主制度,不可因姿態低調而削弱實質立場。

2. 安全承諾必須落實:

川普的「類北約保障」雖動聽,但若無具體協議,只是空話。臺灣在與美、日合作時,必須爭取具體的軍事協定、聯合演訓與情報共享,而非停留在政治宣言。

3. 避免單邊依賴,建立多邊網絡:

歐洲擔心被美國「單邊處理」,因此集體赴美。臺灣同樣不能過度依賴美國,而應積極經營日本、歐洲、澳洲甚至印度,構築多元戰略網絡。

4. 停火與談判應拆開思考:

歐洲主張「先停火再談」,川普則「先談再停火」。這提醒臺灣,若未來面臨危機,短期降溫與長期解決應分開規劃,避免陷入無限循環。

5. 掌握敘事權,避免成爲棋子:

澤倫斯基的外交敘事能夠吸引媒體,儘管有爭議,卻成功維持國際關注。臺灣若想避免淪爲國際談判的「議題附庸」,必須更主動塑造自己的故事,將民主、科技與國際價值轉化爲話語籌碼。

結語:臺灣不能複製烏克蘭的困境

白宮的這場會談最終並未帶來實質的和平突破,卻清楚揭示了一個現實:小國在大國博弈中,若缺乏自身籌碼,往往只能在談判桌上被迫接受選項。

烏克蘭的困境提醒臺灣:

1必須強化自身防衛,降低對外依賴;2必須打造多元外交網絡,避免被單邊交易;3必須掌握國際敘事,爭取話語主動權。

否則,一旦大國之間開始「討論和平」,臺灣可能如同烏克蘭一樣,發現自己既沒有談判的力量,也無法選擇自己的命運。 簡而言之,白宮峰會告訴我們:大國談判從不會替小國解決問題,小國唯有累積自身籌碼,纔可能在風雲詭譎的國際政治中保有自主。這,是臺灣應深記的一課。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