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擋賴清德過境紐約 南華早報:民主黨強烈反彈、共和黨相對沉默
賴清德總統5日出席「凱達格蘭論壇:2025印太安全對話」,並發表演說。歐新社
南華早報7日報導,白宮拒絕賴清德總統過境紐約,引發民主黨強烈批評,但共和黨方面,包括通常在臺灣議題上直言不諱的議員,則相對保持沉默。這種低調的反應,標誌該黨近年來一直積極倡導與臺北高調互動的政策出現了明顯轉變。
賴清德過境紐約遭阻,正值美中兩國進行關鍵貿易談判之際,有些觀察家認爲,白宮目前的立場正受到這一背景的影響。但美國衆議院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副主席克利什納穆希(Raja Krishnamoorthi)、外交委員會副主席米克斯(Gregory Meeks)與國會臺灣連線聯合主席史丹頓(Gregory Stanton)三位民主黨籍衆議員,仍致函國務卿魯比歐,對此決定表達「嚴重關切」。
據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民主黨發言人透露,民主黨成員曾聯繫共和黨人,希望他們對致魯比歐信函的支持。該委員會共和黨發言人在致南華早報的聲明中,並未具體迴應賴總統的過境問題,但表示「臺灣民選領導人的過境長期以來一直是拓展雙邊關係的重要渠道」,並強調委員會致力於「進一步加強美臺夥伴關係」。
衆議院外交委員會共和黨主席馬斯特(Brian Mast),以及國會臺灣連線共和黨共同主席巴爾(Andy Barr)和狄亞士巴拉特(Mario Diaz-Balart)的辦公室,均未迴應置評邀請。
知情政策顧問表示,共和黨國會議員正在有所取捨地選擇與白宮交鋒的議題,並以川普允許輝達向中國出售H20芯片爲例,指出像中國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這樣的對中鷹派,正是在這類議題上願意投入政治資本,與川普政府抗衡。
儘管如此,國會議員仍在尋求其他方式,向臺北展現美國對其防衛承諾的決心。穆勒納爾在內的跨黨派議員上週提出一項法案,旨在強化美臺軍事合作。美國參議院軍事委員會的共和黨籍主席威克爾(Roger Wicker)預計於8月率團訪臺。
不過,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美中事務資深研究與倡議顧問韋恩(Ali Wyne)指出,,鑑於川普政府近期對臺的舉措,像威克爾率團訪問的實際影響可能有限。
他表示:「臺灣官員將歡迎威克爾參議員率團訪問,視此爲美國國會持續跨黨派支持建立更強健且多元美臺關係的象徵,但在川普的言論和行動背景下,國會訪問對臺灣所能帶來的安撫作用仍相當有限。」
韋恩還表示,阻止賴清德過境紐約的決定,不僅凸顯川普想排除可能妨礙他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的障礙,也反映他與包括國防部長赫格塞在內的核心顧問對於臺海緊張局勢的看法存在分歧。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