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不同意過境紐約 賴清德取消出訪
英國《金融時報》28日報導,川普政府已拒絕同意賴清德在紐約停留,賴清德因此取消所有出訪行程。圖爲2024年賴清德總統(右二)出訪太平洋3友邦,首站過境美國夏威夷。(總統府提供)
美媒率先報導,賴清德總統8月初出訪中南美友邦、過境美國本土的計劃,遲未獲川普政府「開綠燈」。英國《金融時報》28日接續報導稱,在北京就賴清德過境紐約一事向華府提出反對後,川普政府已拒絕同意他在紐約停留。美媒進一步指出,當川普總統尋求舉行「川習會」之際,賴清德取消過境美國行程。
賴清德原計劃出訪巴拉圭、瓜地馬拉和貝里斯等友邦,去程在8月4日過境紐約,回程在14日停留德州達拉斯。3位知情人士向《金融時報》表示,美方已告知臺灣,賴無法過境紐約。賴清德得知美方不允許其過境紐約後,決定取消全部行程。路透29日引述消息人士稱,賴清德推遲出訪行程,至少延至今年晚些時候。我方涉外人士表示,總統府至今不曾宣佈出訪計劃,何來日期延後之說?
路透報導 賴清德推遲出訪行程
《金融時報》引用知情人士說法指,臺灣曾聯繫華府保守派智庫「傳統基金會」,希望該機構在賴清德過境期間邀請他出席紐約一場活動。目前仍不清楚美方是否僅拒絕賴清德停留紐約,或是完全不允許賴過境美國。
涉外人士昨表示,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美方對臺灣設下不成文內規,不允許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等5人進入華盛頓特區。因此,同樣位於美國東岸、與華府相距不遠,且爲聯合國總部所在地的紐約,就成爲我總統過境美國的第一級選擇。
不過,前外交官介文汲認爲,問題在於川普政府不同意賴清德過境美國,而不是不同意他過境紐約,如果只是紐約的問題,換個大城過境就可以,所以問題不在此。
一位美國高級官員說,雙方正「積極尋求解決之道」,並強調目前尚無任何行程被取消。美國國務院則表示,臺灣未宣佈賴總統將要出訪,美方不評論假設性問題,國務院並說,對臺灣總統過境的處理,與美國長期政策一致,沒有改變。
華府挺臺人士憂 川普對中軟化
《金融時報》報導,白宮拒絕賴過境紐約,將加深華府挺臺人士的疑慮,擔憂川普在力推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行峰會之際,對中立場趨於軟化。多位知情人士指出,川普政府也試圖避免破壞美中貿易談判。
對於外媒報導,川普主動尋求與習近平舉行高峰會,川普29日則在社羣發文稱,這是假新聞報導。川普說,「我或許會前往中國,但只會在習主席邀請的情況下,而他已經發出了邀請。否則,我沒有興趣!」
《金融時報》說,除了擔心影響「川習會」進展外,一些官員指出,美方對中國有必要採取「韜光養晦」策略。這句說法出自已故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如今被引用來說明,中國在稀土領域對美國握有籌碼,因此限制了華府採取強硬行動的能力。
賴清德去年520上任後,外交部原爲賴清德規畫在9月訪問太平洋3友邦,過境夏威夷和關島,因遇美國總統大選前的敏感時期,延至11月底才成行。今年4月教宗方濟各逝世,外交部也擬安排賴清德率團親自出席喪禮,最後因教廷「另有考量」而改派前副總統陳建仁前往。
藍指美怕賴過境製造麻煩
國政基金會副執行長凌濤指出,賴清德過境紐約、達拉斯的計劃,遭中國大陸掌握因而見光死,顯示美方與賴政府的信任程度遭受嚴峻挑戰,民進黨內外交迫,不能再宣稱「臺美關係史上最佳」,必須積極調整美中臺策略。
凌濤指出,賴清德總統這任期若成爲無法過境美國本土的總統,恐怕是因爲「賴17條」、司法清算政敵、推動大罷免等言行導致「臺獨」與「獨裁」形象,美方逐漸認定他是一位「狂人總統」,不便給他更多籌碼,以免製造美國區域策略的困難及複雜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