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統一起來
本報特約評論員
頂層設計站在高處俯瞰,能夠清楚瞭解和把握各方面具體情況,對全局工作進行整體設計、整體關照。通過問計於民來集思廣益,有利於讓五年規劃的編制更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問計於民,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政治要求,那就是彙集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參與國家規劃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使得制定規劃能夠關照到各個方面的需求、意見,充分集中各方面智慧。只有在規劃過程中羣衆廣泛參與,也才能在推動規劃落實中,充分調動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就研究吸收網民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網絡徵求意見活動參與度高、覆蓋面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動實踐。廣大人民羣衆積極建言獻策,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意見建議,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吸納。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廣泛深入地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智,凝聚起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大合力,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用中長期規劃指導經濟社會發展,是我們黨治國理政的一種重要方式。從1953年開始,我國已經編制實施了14個五年規劃(計劃),其中改革開放以來編制實施9個,有力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國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蹟和社會長期穩定奇蹟。實踐證明,科學制定和接續實施五年規劃,是我們黨治國理政一條重要經驗,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個重要政治優勢。
所有的五年規劃都是着眼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全局制定的,具有鮮明的戰略性、全局性、長遠性、基礎性。我們必須根據國家發展的戰略需要,統籌平衡各地區、各領域、各方面的關係,全面規劃、合理佈局,在動態中實現綜合平衡。規劃中的很多內容,都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特點,必須總攬全局、精心謀劃,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只有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把頂層設計和問計於民統一起來,才能編制出一部適應發展形勢變化,順應人民期待和時代要求的行動指南。
通過頂層設計高瞻遠矚,能夠保證五年規劃的政治視野、專業水平。頂層設計站在高處俯瞰,能夠清楚瞭解和把握各方面具體情況,對全局工作進行整體設計、整體關照。通過問計於民來集思廣益,有利於讓五年規劃的編制更好地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凝聚民心。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問計於民,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民主的政治要求,那就是彙集多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參與國家規劃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制定,使得制定規劃能夠關照到各個方面的需求、意見,充分集中各方面智慧。只有在規劃過程中羣衆廣泛參與,也才能在推動規劃落實中,充分調動羣衆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由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於今年1月發佈的第5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08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8.6%。當網絡空間成爲人們生產生活的新空間,互聯網在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方面的作用愈加彰顯。從“建議建設專題數據庫支撐托育服務科學發展”,到“爲失能失智老人發放醫養服務包”,從“有序推進消費維權社會共治”,到“推進‘技能型社會’建設促進高質量就業”……短短一個月時間,數百萬來自市井閭巷的民聲民意就已在“我爲‘十五五’規劃獻一策”專欄中匯聚。
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是我們黨“從羣衆中來,到羣衆中去”的科學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從“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首次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到黨的二十大第一次將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相關工作面向全黨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再到此次“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絡徵求意見,網絡問政已成爲中國式民主的亮麗名片,更加多樣化、機制化、常態化的民意吸納渠道日益成熟。如果說五年前內蒙古網民“雲帆”建議的“互助性養老”最終被黨中央採納寫入“十四五”規劃文件,映射出頂層設計與問計於民的生動實踐,那麼,在此次“十五五”規劃編制網絡徵求意見活動中數百條網民建言,無疑將使來自四面八方的金點子通過網絡從基層直達中央,讓“民有所呼”轉化爲“政有所爲”。
人民羣衆既是五年規劃的親歷者與評判者,也是五年規劃的參與者、貢獻者。當“國事天下事”與“家事衆人事”融爲一體,“十五五”規劃的新藍圖也就在頂層設計與問計於民的良性互動中得以精彩繪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