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眼鏡龍頭加速佈局上海,打開一個萬億級產業生態
“我們希望在浦東,通過這副AR眼鏡打開一個萬億級的全新產業生態。”XREAL公司CEO徐馳表示,大概一兩年內,就可以實現AR眼鏡的完全國產化,而這背後,也有衆多上海企業的支持。
3月27日,“共贏浦東 鏈聚全球”2025年浦東新區投資促進大會上,XREAL與國泰君安、霍尼韋爾等32傢俱國際影響力的服務機構、企業一起,獲“共贏浦東合夥人”授牌。
2025年是浦東的投資促進年,浦東正以空前力度拓展全球朋友圈。“共贏浦東合夥人”匯聚了頭部投行、律所、會計師事務所、諮詢公司等專業服務機構、龍頭企業和鏈主企業,積極拓展投資促進“全球”朋友圈,打造浦東招商引資“強磁場”。
同時,這些合夥人也正與浦東、上海的產業生態、金融服務生態等協同,形成巨大增長可能。“我們會把總部搬過來,然後在研發、商業化、出海等方面,圍繞上海去做重點構建。”徐馳說。
從C端到B端
孕育於硅谷、成長於中國的XREAL,是一家全球領先的消費級AR眼鏡研發、設計和製造公司。作爲全球首個擁有自研芯片產品的AR企業,XREAL 在2022~2024年連續三年登頂亞馬遜AR眼鏡總銷量第一,2024年全球AR眼鏡銷量市場佔有率37%以上。連續兩年被《Fast Company》評爲全球最具創新力的 AR 公司。
“展望未來五年,當產業進一步放量時,我們將藉助上海的力量,實現產能和市場的跨越式增長。” 徐馳表示,AR 眼鏡會成爲手機之後的下一個終端,將像手機一樣普及。今年XREAL的出貨量應該在三五十萬副眼鏡,並實現2022~2025年累計百萬副的突破。
3月12日,艾瑞諮詢發佈《2024年消費級AR眼鏡市場報告》稱,2024年,中國AR眼鏡市場全年銷量達到 28.6萬臺。同時,由於中國AR眼鏡在供應鏈效率、本土化場景和政策支持上有着顯著優勢,以星紀魅族、Rokid 、XREAL 、雷鳥創新、INMO等爲代表的 “AR 眼鏡五小龍”已形成國內市場的主要競爭格局,未來有望通過“性價比+生態閉環”重塑全球市場格局。
目前,國內多地都在加速智能眼鏡產業佈局,上海更是產業鏈的主要集聚地。
3月25日的2025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星紀魅族創始人李書福佩戴着一副星紀魅族旗下的StarVAir2智能眼鏡登臺,把發言稿件植入到眼鏡裡,全程“脫稿”演講。李書福強調,這副智能眼鏡的核心技術研發團隊及核心供應鏈都在上海。
徐馳表示,上海是中國出海的橋頭堡,不僅在技術和科研資源方面具備優勢,還在政策、人才和產業生態成熟度方面爲企業搭建了良好的對接橋樑,使產、學、 研、資能夠形成合力,爲AR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在過去一年裡,XREAL已經與上海視涯、上海科技大學等建立了技術合作和產品共創關係。
2月27日,作爲AI/AR產業鏈關鍵環節的領頭企業,XREAL、晶盛機電(300316.SZ)、龍旗科技(603341.SH)、鯤遊光電簽署《AI/AR產業鏈戰略合作協議》,四家企業將共建開放生態圈,形成整機制造能力與綠色智造體系、國際標準制定能力,聯合構建“企業創新—中國製造—全球輸出”產業協同模式,以C端消費級市場爲核心突破點,同步深耕工業元宇宙、智慧醫療等B端場景,實現AI/AR眼鏡萬億級市場的規模化滲透。
徐馳對第一財經表示,隨着系統生態的不斷成熟,B端也將出現非常多的機會,而上海有很多B端場景,比如在自動化生產,如果眼鏡把效率提高10%,帶來的就是巨大的生產力提升。“我們今年會在浦東成立一個B端的商業化團隊,目標就是跟更多的跨行業場景去做深度的共創,把B端市場做起來。”
浦東新區投資促進服務中心主任王益華表示,作爲浦東招商引資投資促進的新項目,浦東將爲XREAL在科技研發、生產製造,包括對上下游的帶動方面提供大力支持。
全生命週期的金融服務生態
得益於浦東以及上海產業生態的,不只是XREAL。
霍尼韋爾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外國企業之一,2003年將中國總部遷至上海浦東張江。霍尼韋爾智能建築科技集團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陳延表示,在航空航天方面,霍尼韋爾與中國商飛緊密合作,爲C919提供了四套先進的技術方案和綜合配套服務,也正在繼續積極支持C919的提速擴產、升級優化等工作。
在智慧建築方面,近幾年來,霍尼韋爾進一步融入浦東的低碳轉型,於浦東的多家區屬企業,如外高橋集團、陸家嘴集團、金橋股份、張江高科集團落地低碳智慧建築示範項目,同時,霍尼韋爾的上下游生態企業也參與進來,各方協同創新,構建綠色低碳產業發展新動能、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
“浦東作爲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以其優越的營商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和豐富的人才資源,爲霍尼韋爾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陳延表示。
近年來,浦東不斷加大產業創新力度,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目前,浦東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集羣總規模達到8323億元、占上海的45%以上。同時,浦東正積極發展“空天陸海能”動力產業,前瞻佈局未來產業,大力發展人形機器人、合成生物、核素藥等新領域新賽道。
浦東擁有14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30餘家實驗室,40多家重點科研機構,103家大企業開放創新中心,283家外資研發中心。此外,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上海臨牀創新轉化研究院、上海合成生物學創新中心等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落地浦東,助力打造創新“核爆點”。
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的助力,過去一年,浦東以全球視野構建“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生態,在產業鏈補鏈強鏈、科創成果轉化、產融深度融合等方面成果斐然。
截至2024年末,浦東私募基金管理人達1285家,管理基金12894只,資產規模突破1.79萬億元;國資創投三大母基金矩陣總規模近600億元,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5%,直投項目覆蓋43家科創板上市企業;科技貸款餘額超3500億元,產融對接平臺促成戰略投資47項,年度股權融資總額430億元逆勢增長。
在浦東新區“1+38+X”投資促進工作體系下,一季度以來,中科飛測、中國數聯物流、賽諾菲凱輝、邁圖投資、法巴證券、元禾璞華集成電路基金、等重點項目相繼落地浦東,實現規模以上項目開工落地超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