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問題豬 複驗含萊劑將銷燬

臺灣自2021年開放萊豬進口,並訂定殘留容許量標準。圖爲2016年豬農到立法院抗議。(本報資料照片)

我國自2021年開放萊豬進口以來首度驗出!一批重達22.99公噸的澳洲進口冷凍豬腳,驗出0.001ppm的萊克多巴胺,引發各界議論。食藥署強調,該批產品符合殘留容許量0.01ppm,因此核發輸入許可通知。不過中華民國禽肉行銷發展協會榮譽理事長李春來指出,當事進口商未有進口萊豬意圖,爲運輸業者誤裝導致,若複驗仍有萊克多巴胺殘留,會將肉品全數銷燬,該進口商也不排除對運輸業者索賠。

農業部資料顯示,2024年共進口9767公噸冷凍豬腳,其中以加拿大的3411公噸爲最大宗,澳洲46公噸、佔比僅0.47%;整體澳洲豬肉進口市佔也相當低,僅431公噸、佔比0.42%。冷凍豬腳大多流向食品加工業,製成德國豬腳等熟食,而民衆在街邊小店吃到的腿庫、滷豬腳等,幾乎都是本土的溫體豬。

李春來指出,即便政府開放萊豬進口,但進口商都相當有默契地拒絕進口,歷經多年,這份堅持也未有改變,就是不希望破壞民衆對於進口豬肉的信任,而本次澳洲萊豬事件,純屬運輸業者誤裝導致,當事進口商原爲購買不含萊克多巴胺豬肉,卻因裝載有誤,導致錯誤肉品輸入臺灣,目前已積極處理,若複驗仍驗出萊克多巴胺,將會全數銷燬,並向運輸業者求償。

李春來強調,進口豬肉是否含有萊克多巴胺,以進口商的角度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價格落差,但在消費者購買意願上卻有極大的差異;在價錢上不具競爭力、消費者也不願購買的前提下,進口商自然也不會冒險去進口萊豬,產業方也有共識,不希望讓一粒老鼠屎壞了整個臺灣市場。

食藥署說明,近期邊境受理報驗澳洲冷凍豬腳1批,重量2萬2991公斤,該批貨品依規定查驗並抽樣送驗乙型受體素,檢出萊克多巴胺0.001ppm,符合「動物用藥殘留標準」的殘留容許量0.01ppm,因此於4月29日依規定放行,並顯示在豬肉儀表板。

現行各國輸入的豬肉產品,皆在邊境採一般抽批查驗,頻率爲2%到10%。食藥署強調,國內所有合格放行案件,都在科學分析下爲可接受風險,未來將持續依「食安優先、科學分析、國際標準、市場稽查」原則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