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殺柯克是暴力加劇的分水嶺

年僅31歲的保守派政治倡議人士柯克,10日在猶他谷大學一場戶外演講時,遭到槍擊喪命,震驚全美。川普總統公開悼念,下令全美降半旗表示哀悼。雖然政治上左右紅藍陣營都公開悼念,但柯克之死被認是「政治刺殺」,多數評論認爲原來的意識形態對立,至今已演變成深層個人仇視,加上社羣媒體、陰謀論和個人怨念推波助瀾,以柯克在保守派陣營之分量,不啻被視爲宣戰,很難遏止。

川普總統說「這是美國的黑暗時刻」,將出席柯克喪禮,同時追授象徵美國最高平民榮譽的總統自由獎章,副總統範斯親自扶棺以「空軍二號」專機運回亞歷桑納州柯克家,以一介平民,有如此高規格安排,顯示柯克在如今川普政府與共和黨內的分量。

自由派主流媒體平常不報導柯克的言論活動,但他遇刺之事,卻是全國各大媒體的頭條,全天候報導,可見柯克的受到重視。一般人多不熟悉柯克是誰,他在年輕選民羣中知名度極高,更也是左派的眼中釘。柯克長期以自創的「美國轉捩點」爲平臺,致力在傾向自由派的全美大學校園,推廣保守派價值理念,強調到現場與不同政見的學生,面對面直接溝通;他自信可以說服政治歧見,更時常在社羣媒體和每日更新的播客節目中,與校園大學生就各議題展開辯論。

柯克這種政治溝通風格受到大學生喜愛,對年輕首投選民產生極大影響,短短十餘年,「轉捩點」組織已成爲全國最大青年保守派團體,也是左右共和黨保守派政治人物勝敗關鍵。柯克是川普政治盟友,早在2016年就開始支持川普。

柯克影響力不僅在國內。他9月初到日本韓國對保守年輕選民演講,在首爾參加「2025年壯大韓國」大會,再到東京參加日本參政黨主辦的座談會,參政黨在此次日本參議院選舉中以反移民政見,大有斬獲。歐洲議會爲是否對柯克之死起立默哀,意見不一而鬧成一團;義大利總理梅洛尼稱柯克遇刺是對「民主的深刻傷害」。

美國副國務卿藍道推文,公開警告非美國公民的外籍人士若對此暴行發表「讚揚、合理化或輕視」言論,將監控留言,並已指示各國美領事館可依此拒發籤證。

民主黨左派對柯克言論深痛惡絕,稱他的言論撕裂國家,製造仇恨,例如柯克支持擁槍權、鼓吹反跨性別、質疑新冠疫苗、認定2020大選舞弊、反非法移民 、擔心「白人種族滅絕」、歧視女性、鼓吹族裔仇恨等等。部分左派對柯克除之而後快,在網上慶祝,還有評論認爲,柯克之死是對川普的第三次刺殺成功。

美國政治近年暴戾風起,正在經歷「暴力民粹主義時代」,非友即敵,右派左派的暗殺、街頭暴力抗議增多,對民選國會議員、甚至大法官的威脅都增加,光是今年就先有賓州民主黨籍州長官宅遭人縱火、6月再有明尼蘇達州兩民主黨州衆議員遭槍擊等,去年更是兩起暗殺總統候選人川普未遂案件。

川普與共和黨多年來言論激化政見歧異,讓反正反雙方支持者走向暴力,固然要負很大責任,但民主黨對川普「法西斯」、「希特勒」、「獨裁者」、「摧毀美國民主」等標籤,也合理化支持者的暴力行徑。

暗殺柯克象徵美國政治暴力事件激增的分水嶺,評論認爲這是政治分歧相互暴力攻擊升級的開始,一方面是政治歧異造成的分裂,愈來愈深峻,沒有弭合可能;另一方面是,如今不論政壇、社會賢達、乃至宗教精神領袖,沒有人能有足夠分量出來登高呼籲。

目前紅藍雙方有識之士都呼籲大家剋制,但從網上井噴輿論來看,柯克遇刺加劇對立情緒,雖然如此,我們還是呼籲各方要冷靜,不要以暴制暴,讓柯克被暗殺,能夠成爲大家反省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