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政治暴力成美國新日常 柯克案恐是動盪激增分水嶺
11日原本安排在戶外舉行的九一一紀念活動,提高安全戒備臨時移到室內舉行。圖左爲川普總統,右爲國防部長赫塞斯。(美聯社)
保守派活動人士、演說家柯克(Charlie Kirk)10日在猶他州猶他谷大學(Utah Valley University)演講時遭槍擊身亡,凸顯政治暴力已成爲美國可怕的新日常,不僅加劇國家分裂,也引發動盪。
華爾街日報分析,從川普總統去年兩度遭遇暗殺,到議員、法官和地方選舉官員面臨威脅,暴力如今儼然成爲全美各地公衆人物的持續公然威脅。
分析指出,柯克遇害勢必會讓分裂的國家深陷黨派壁壘(partisan silos),加劇各黨之間的敵意。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HU)專精政治認同的政治學教授莉莉安‧梅森(Lilliana Mason)論及美國政治局勢時表示,「這是『我們對抗他們』的加強版,不僅是我們擁有政治權力,而是他們擁有權力的問題;這也是我們生存與他們生存的問題。」
國會警察指出,去年針對國會議員及其家人、國會職員及國會大廈的威脅和令人關切的言論約有將近9500件,多於前一年的約8000件,而此數據在2017年還不到4000件。
近年來,美國人被迫面對諸多事件,如明尼蘇達州民主黨籍州衆議員霍爾曼(Melissa Hortman)及其丈夫馬克(Mark)今年6月在自家遭兇手槍擊身亡,以及多共和黨議員史卡利斯(Steve Scalise)2017年遭槍擊,差點要了他的命。
法官與檢察官也淪爲攻擊對象,美國法警局(USMS)表示,與2021年相比,在2023年9月結束的財年期間,針對聯邦法官的威脅增加一倍,累計457件。
另據路透報導,柯克遇害標誌着美國政治暴力事件激增的分水嶺,專家憂慮分裂的美國社會將出現更多動盪事件。
馬里蘭大學(UMD)研究員詹森(Mike Jensen)自1970年以來,持續透過恐怖主義資料庫追蹤政治暴力事件,他說:「這起事件令人震驚、駭人,但並不完全出乎意料。」
詹森指出,美國今年上半年發生約150件政治動機攻擊事件,幾乎是去年同期的兩倍。他說:「我認爲我們處在一個非常危險的階段,若無法控制,很可能迅速升級爲更廣泛的社會動亂,這次事件完全可能成爲點燃更多暴力情事的導火線。」
鑽研美國國內恐怖主義的學者指出,美國政治暴力增加的原因很多,包括經濟不穩定、對人口結構變化的焦慮,以及政治言論日益激化。
傳統上以政策分歧爲主的意識形態對立,已演變成更深層的個人仇視;這股怒氣又受到社羣媒體、陰謀論和個人怨念推波助瀾。
川普總統11日表示,柯克支持非暴力,他希望看到民衆對整起事件也能用和平的態度迴應。
柯克10日在猶他谷大學活動被暗殺的現場。(路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