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青陽:打造一個“強磁場” 讓花開蝶自來
本文轉自:人民網-安徽頻道
近年來,安徽省青陽縣大力實施人才強國戰略,通過精準引才、精心育才、精確用纔等舉措,構建起“引育留用”全鏈條人才生態體系,爲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引鳳來棲:打造人才聚集地
縣域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競爭。小城青陽,如何吸引、留住人才?
制定出臺“人才貸”政策,高層次人才最高可享500萬元純信用低利率貸款,以金融“活水”激發人才創新創業動力;建立縣領導聯繫服務專家人才制度、人才服務專員聯繫高技能人才制度,常態化舉辦芙蓉湖畔“青”聽會,邀請各類人才與縣領導面對面交流,及時解決人才提出的各類問題;在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方面開闢綠色通道,打造“拎包入住”人才公寓,真金白銀兌現住房、租房補貼,解決人才後顧之憂;設立人才服務專門窗口,安排專員爲人才提供政策諮詢、項目申報等全流程服務……
打造人才集聚“強磁場”,青陽將人才工作置於戰略核心位置,堅持“政策創新+機制突破”雙輪驅動,構建起人才發展“四樑八柱”。截至目前,開展“青英薈聚・陽帆啓航”人才青陽行、青陽文旅人才嘉年華活動120餘場次,吸引高校畢業生等青年人才1500名,引進產業領軍人才60餘人;高規格、高級別舉辦先進材料與鎂合金高級研討會,連續八年舉辦非金屬礦科技和產業論壇人才交流會,吸引3000餘名高層次人才來青研討交流,促成50餘個項目簽約。
“無論是在落實人才政策,還是在解決企業發展難題等方面,青陽經開區都提供了全程無憂的‘保姆式’服務。特別是人才服務專員,經常上門瞭解需求、提供幫扶,讓我和企業能夠安心發展。”安徽華夏藍天機電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博說。
人盡其才:產才融合雙向奔赴
這段時間,入職縣開發區鎂鋁輕合金企業僅一年的高校畢業生陳洪斌已完全掌握了企業車間的生產流程,並積極參與項目研發。他表示:“選擇青陽,是因爲這裡能讓我的專業真正落地!”
人才既靠引進,也靠培養。爲更好地服務鎂鋁輕合金等主導產業,青陽全力構建“理論+實踐”人才培養體系。通過創新“企業出題、政府搭臺、人才解題”的協同機制,讓人才有用武之地,產業有人才支撐。近年來,全縣累計建成市級技能大師工作室10餘個、省級及以上創新平臺20餘個,累計培養高技能人才3000餘人;緊盯產業發展需求,聚焦專業人才隊伍不優等難點、堵點,創新開展緊缺人才引進、“政企雙聘、政錄企用”引才工作,引進專業人才14人,並將3名專業人才安排到企業一線鍛鍊成長。
“只有在生產實踐中發掘並培養人才,才能不斷提高團隊成員專業技能,攻克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爲企業創造更大價值。”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安徽特種電纜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部部長餘宗雙堅定地表示。
育土成金:鄉村人才破土飄香
“沒有農技專家的指導,這山疙瘩裡的黃精哪能變成‘金葉子’?”指尖沾着泥土的青陽縣廟前鎮文燦家庭農場創辦人張文燦指着車間裡經古法炮製、身價倍增的九華黃精產品由衷感嘆。
當人才戰略目光向內深耕青陽這片沃土時,一批“田秀才”“土專家”破土而出,昔日的山野珍品已衍化爲農特產業加工鏈上的璀璨明珠。
實施“新農人”培育工程,開設九華黃精種植、民宿管家等特色培訓班,培訓新農人4500餘人次;引進安徽省農科院專家團隊下沉指導,培育200餘名農業經營帶頭人,帶動1200名農民“家門口”就業……
給鄉土人才一個被看見、被激活的舞臺,成爲青陽破解新農人價值實現困局的關鍵一招。爲讓更多鄉土人才破土而出,青陽縣開展鄉村振興人才“滿天星”工程,梳理建立包括生產型、經營型、技術服務型等多種類型共計1000餘人的鄉土人才信息庫。它如同一張精細編織的網,有效吸納並激發散落在鄉村各個角落的智慧星光。同時依託“青陽工匠學院”“田間課堂”等載體,因地制宜加大對致富帶頭人、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等鄉土人才的培訓力度,爲鄉村振興添“智”增效。
縣域經濟實現高質量突圍,根本倚仗在“人”,核心要義在如何“善用”人才。當“人才是第一資源”成爲深入骨髓的發展自覺,青陽這座皖南小城轉型的密碼已清晰地刻在這片熱土騰飛的軌跡上。(趙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