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亦莊打造青年創新“強磁場”

原標題:“天工”奔跑 火箭升空(副題)

北京亦莊打造青年創新“強磁場”(主題)

中國青年報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天工”人形機器人上坡,走過草地、石子地、沙地,在跑步機上勻速奔跑——近日,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北京亦莊)的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記者看到了“天工”的階段性研發成果。

“它能夠實時調整步態,上臺階非常平穩。”國地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工作人員李怡彭說,上週,“天工”在技術上完成重要突破,成功攀登超過百級臺階,跑步時速最高達12公里,爲行業領先水平。

李怡彭說,目前,創新中心不侷限於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將研發方向延展至具身智能全產業鏈,並且通過開源開放、與高校及研究機構共建聯合實驗室等方式,不斷突破具身智能產業的底層共性技術,讓行業不必重複“造輪子”,爲產業鏈賦能。

北京近日出臺5個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強調亦莊重點建設新質生產力典範區、高端產業綜合新城;提出搭建人才交流平臺,幫助新城引進各類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才等;支持新城落實好高校、央企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激勵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在新城創新創業。

北京亦莊還孕育了商業航天公司。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自主掌握設計、製造、測試、發射全鏈條的商業火箭企業,企業員工平均年齡爲32歲。2023年7月,藍箭航天朱雀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成爲全球首款入軌的液氧甲烷火箭;2024年,藍箭航天已完成百米級及10公里的可重複使用火箭垂直起降回收驗證(VTVL)試驗。

該公司副總裁張靜茹介紹,近期公司聯合清華大學共同成立“可重複使用液氧甲烷運載火箭總體集成與應用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實驗室中挑大樑的多是30歲出頭的年輕人。

“對企業而言,搭建人才培養梯隊、給年輕人發展機會是非常重要的。”張靜茹說,亦莊在人才落戶、租房等方面給予保障,公司也持續爲青年研發人員營造開放的環境,讓研發人員在這片沃土上擔大任。

目前,北京亦莊形成了以百名頂尖、傑出人才,千名行業領軍人才,萬名青年科技人才和卓越工程師爲代表的高質量發展人才雁陣。集聚亦莊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達2300家,專精特新企業突破900家。未來,亦莊還將加速構建全域人工智能之城,加快北京醫藥創新公園、“新藥智造”產業集聚區建設,高水平建設國內領先的“空天街區”。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