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重塑快手

編輯 | 曹賓玲 付曉玲 慕沐

數據支持 | 洞見數據研究院

8月20日,快手發佈了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

持續增長的利潤又創下新高:本季度經調整淨利潤47億,對應淨利潤率達15.1%,提前一年實現了15%的目標。

在此基礎上,日活用戶同步增長5.1%達到3.95億,同樣創歷史新高。

核心業務增長之外,“AI”成爲本季度財報的最大亮點:

視頻生成大模型可靈AI上線後,有超過百萬用戶通過“可靈AI”生成超過1000萬個視頻,平臺AI生態邁出一大步。

線上營銷領域,6月AIGC營銷素材消耗單日峰值達2000萬元;電商領域,在大模型加持下搜索GMV同比提升超80%。

雖然財報的運營數據和財務數據靚麗,但市場卻並沒有給到正向的反饋。截至發稿,快手收盤40.8港元。

顯然在短期的業績之外,市場更需要長期的信心。

大模型上陣,搶奪用戶時間

自從視頻號異軍突起後,快手就陷入了“時間被搶走”的爭議中。

但財報顯示,“此消彼長”並沒有發生,快手2024Q2日活用戶日均使用時長達到122分鐘,增速提升至4.1%,帶動用戶總使用時長同比增長9.5%。

事實上,留心生活的人應該都會發現,班味兒濃厚的當代人其實更熱衷於刷短視頻了,QM數據顯示,今年6月用戶刷短視頻的時間同比去年增加了3小時。

也就是說,短視頻時長的天花板還在擡高,只要平臺能產出優質內容,仍能不斷搶奪用戶注意力。

而在整活這件事上,快手上半年貢獻了不少出圈名場面,“擁抱小時候的自己”“吃麪條”等火遍全網的短視頻,都出自快手大模型可靈。

可靈AI視頻生成功能上線次月,就衝上全球AI產品增長排行榜首,其製作的視頻之驚豔,連馬斯克都感嘆“AI娛樂發展迅速”。

目前,已有超百萬人使用過可靈AI。據瞭解,申請過可靈內測或購買可靈會員的不少是專業創作者和創作團隊,但也不乏熱衷分享生活、樂意嚐鮮AI的普通短視頻創作者。

他們不缺創意,缺的是簡單易上手的製作工具,且短視頻對內容的容錯度高,AI視頻的技術瑕疵並不影響出圈成梗。

快手顯然捕捉到了這一點,可靈陸續上線了文生視頻、圖生視頻等功能,提高了用戶對視頻的精細把控力,讓通過可靈創作出一個完整連貫的視頻變得更加容易。

以文生視頻爲例,用戶只需要輸入200字以內的文字描述,3分鐘後即可得到一段10s的視頻,出片速度比Sora更快。

畫面效果還非常逼真,國內首部AIGC短劇《山海奇鏡之劈波斬浪》中,“水神共工”從山裡掙脫的動作、髮絲隨着氣流飄動等細節均活靈活現,彷彿下一秒就要躍出屏幕。

且這樣電影級的質感,在成本上也做到了更加節約。導演陳坤曾提到:“若真人做10分鐘左右的短劇,需要上百人的團隊,但AI加持下十幾個人就能完成,放諸影視行業,成本至少降低四分之一。”

也就是說,無論是UGC還是PGC創作,可靈都帶來了效率甚至是效益上的提升。目前,快手日均短視頻上傳量超過4000萬,大模型的應用或將進一步豐盈平臺內容。

除了以可靈AI爲代表的視頻生成大模型,語言大模型“快意”可對內容進行理解,而推薦大模型SIM則會給老鐵匹配喜好內容,提升用戶滿意度。數據顯示,快手推薦大模型單次上線,每天能爲APP帶來4億分鐘以上的時長增長。

基於“可圖”(文生圖大模型)和“快意”的“@AI小快”(大語言模型)也悄悄潛入評論區,每天與超過百萬老鐵玩梗互動,成爲老鐵心目中的“評論區聊天藝術家”。

全面的大模型應用,能一定程度上激活內容和社區生態的活力,讓快手在短視頻競爭中更好地留住用戶。

不過,AI對各行各業的賦能已是一門顯學,市場更關心的是公司到底能否用AI賺到錢。

以AI爲“鏟子”,深挖商業金礦

國內互聯網用戶在快手的消費時長佔到了大盤的10.9%,但快手在中國數字廣告市場的份額只有5%。

換算下來,快手還有500億的增量蛋糕可以挖掘。

而AI是其選擇的“掘金鏟”,如財報提到:AI矩陣已經嵌入多個業務場景,爲商家和營銷客戶提供更高效的工具,大大提升了我們的商業競爭力。

這其實有跡可循,可以看到,ChatGPT刷屏後,谷歌、Meta等廣告巨頭們,都一窩蜂卷向了AI廣告技術。

以Meta的AI廣告產品Advantage+爲例,有了這個工具,廣告商可以將自己的受衆範圍、整體廣告預算、宣傳廣告素材等,一次性提交給平臺,由AI分析如何投放。

這樣一來,既簡化了廣告商的工作、降低了成本,也提升了廣告投放的效率。有營銷機構表示,通過該產品,每花費1美元就會產生7美元的回報。

藉此重獲廣告商青睞的Meta,貨幣化率持續提升。以短視頻頻道爲例,截止到2023Q2,Ins、Facebook上的Reels貨幣化效率分別提高30%、40%。

回到快手,其在AI佈局上,也有相似軌跡。

目前,快手AI大模型在商業生態的落地主要包含兩個方向:視頻廣告素材的生產和基於內容理解、推薦的算法優化。

素材生產層面,AIGC目前已經可以爲客戶提供一站式的視頻剪輯產品服務,峰值可以支持單客戶單日生成10萬條廣告素材,而成本只有0.47元/條。

過去商家投放廣告往往是“十里挑一”,即從多個素材中選取流量反饋最好的一條重點加熱,現在則可以藉助語言大模型和視覺生成大模型的能力在短時間內批量製作出上萬素材,更快找出最適合的宣傳點。

而算法推薦上,以面向廣告客戶的UAX智能投放工具爲例,託管後,AI會自動根據客戶提交的關鍵詞需求,自動剪出投放素材丟出去跑量,不需要任何一個額外的人力投入。

這樣一來,商家的營銷門檻和成本都大大降低,根據快手公佈的數據,來自AI生產的短視頻素材在其站內推動獲客成本降低了62%。

對平臺來說,這也意味着在上述的內容生態之外,AI還帶來了商業化進一步的想象空間。

ChatGPT引爆世界的這兩年來,舊日的互聯網敘事被疾馳的AI列車拖着再次起飛,成了特定的時代產物。

短視頻行業也是如此,在快手之外,其他業內玩家也紛紛披掛上陣,但快手根植視頻領域多年,已經佔了“近水樓臺先得月”的優勢。

國內一衆AI視頻選手的橫向對比顯示,視頻時長、分辨率方面,可靈的效果都排在最前面。

而在當下的AIGC競爭格局中,比其他公司領先一個身位的意義可想而知。

此前,Meta、美圖等互聯網大廠,都憑AI乘風而上。如今有着同樣軌跡的快手,或許也正站在估值重構的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