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快遞物流“最後一公里”
低空載物貨運是指利用無人機、eVTOL等新型低空飛行器,在1000米以下空域執行貨物運輸任務的新興物流模式。低空載物貨運通過三維立體的飛行路徑,實現從倉儲中心到配送終端的直線連接。這種“點對點”的空中配送,突破了物理空間約束,將配送服務從“最後一公里”精確延伸到“最後一米”。
當前,我國低空載物貨運仍處於特定場景的小規模探索階段,應用主要集中在偏遠地區、山區海島等傳統物流難以覆蓋的配送盲區,重點解決傳統物流無法覆蓋或成本過高的配送難題。這一階段的特點是技術驗證與政策試點並行推進,各地都在積極建立基礎的空域管理和安全標準體系,商業化成熟度不高。
隨着技術逐漸成熟和政策環境不斷優化,低空物流將向城市周邊和次中心區域大規模拓展,形成常態化運營模式。作爲全國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試點省份,安徽省充分發揮政策先行優勢,在空域開放、審批簡化等方面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目前安徽已集聚數百家低空企業,形成了從研發製造到運營服務的完整產業鏈條。2024年,合肥開通無人機物流配送航線,低空物流從試驗階段走向實用階段。黃山、安慶等地“雲上郵路”成功運營,將過去數小時山路跋涉縮短至十幾分鐘的空中直達,展現了低空物流的巨大潛力。
快速發展的同時,低空物流也面臨着挑戰。續航能力不足、通信安全薄弱等技術瓶頸仍然存在,惡劣天氣條件下的飛行安全、電池故障引發的墜落風險等問題都需要系統性解決方案。隨着低空飛行器數量激增,空域管理面臨着新的挑戰,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實現低空空域的高效利用,考驗着管理部門的智慧。推動低空物流運輸健康發展需要政府、企業、社會的系統協同。政策層面,需要建立完善的低空經濟法規體系,重點完善空域開放、安全標準、數據保護等關鍵制度。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需要統籌規劃低空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包括起降平臺、通信保障、氣象監測等配套設施,特別要解決城市中心區域起降場地稀缺的問題。技術層面,應集中力量突破續航能力、智能避障、精準降落等核心技術瓶頸,推動AI路徑規劃、新型儲能技術在低空物流中的深度應用,全面提升系統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王明輝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第二研究室主任)